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作丞

将作丞

官名。西汉置二员,东汉置一员,为将作大匠副贰,秩六百石。三国魏沿东汉制,七品。两晋南朝省。北魏仍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因之,从七品。文帝开皇二十年(600)改将作寺为将作监,置监、副监为长贰,丞降为佐贰官,员二人,掌判本监日常公务。其后长贰之名屡变,本官相沿不改,亦称“将作监丞”。初为从六品,炀帝时升从五品。唐朝置四员,从六品下。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监改名缮工丞、营缮丞,后复旧。北宋前期为寄禄官,不预监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置二员,参领本监日常公务,覆检营造计帐。从八品。南宋初省,高宗绍兴三年(1133)复置,主持本监事务,兼领少府监事。十一年后复置将作监、少监,遂仍居佐贰之位。孝宗隆兴(1163—1164) 初本监职务简省,唯置丞一员,余官皆虚而不除,乾道(1165—1173)以后,以授久任台省官者及郡邑有声望者,不预营缮庶务。元末朱元璋吴元年(1367)置为将作司佐贰官,正五品。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


官名,汉置,为将作大匠之副,六百石。佐将作大匠行职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后汉书·百官四》:“将作大匠一人,二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丞一人,六百石。”其后,三国魏沿置,七品。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省。北魏置。北齐为将作寺次官,四人,从七品上。隋初置,后改称监。

猜你喜欢

  • 亭候吏卒

    在候望敌情之所的亭候,掌候望捕盗的小吏和士卒的合称。《后汉书·光武帝纪》:“诏罢诸边郡亭候吏卒。”参看“亭候”条。

  • 右署中郎将

    官名,汉置,又称右中郎将,掌右署郎值班宿卫诸殿门。见《后汉书·百官志》。

  • 太子左卫坊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詹事府,长官为率,属官有司马等。与右卫坊并掌禁卫东宫,各领骑官备身、内直备身、备身、直阁、直前、直后,太子旅骑、屯卫、典军校尉,骑尉等侍卫武职。

  • 法部承政厅

    官署名。清末法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稽查各司重要事务,办理秋、朝审进呈册本,负责本部所辖京外各职进退,区划各审判厅辖区,调度各检察机关,置左、右丞各一人,参事二人等。

  • 典牡上土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牡马的饲养,下设典牡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额外笔帖式

    官名。清朝笔帖式之一种。即指定员之外所设者,如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设有。详见“笔帖式”。

  • 功德司同知

    官名。元朝置,为功德司副官,佐功德使掌佛教事务,秩正三品。

  • 储膳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正三品,掌太子饮膳,隶储政院,设于文宗天历二年(1329)。置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官署名。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置,属储政院。秩正三品,掌皇太子饮膳之事。设卿、少卿、主事、

  • 典属司郎中

    官名。即“典属清吏司郎中”。

  • 漠北滑水马群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漠北马群饲养蕃息之事。长官为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