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少卿

少卿

官名。① 春秋郑国置。《左传·昭公三十年》: 郑游吉曰: “灵王之丧,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之少卿也。”杨伯峻引沈钦韩补注: “少卿,下卿也。”②北魏以后九卿或诸寺(司)次官通称。北魏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卿置为副贰,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皆置为次官,四品。隋、唐沿置,隋朝为正四品上,唐朝太常寺所置为正四品上,余八寺为从四品上。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为职事官,太常、宗正寺所置为从五品,余七寺为从六品。辽朝太常、崇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八寺置。金朝太常、大理二寺置,正、从五品。元朝宣徽院光禄、仁宗延祐元年(1314) 以前太常及太仆、尚乘、长信、长秋、承徽、长宁、长庆、宁徽诸寺置,从四品。明朝大理、太常、光禄、太仆、鸿胪、行太仆、苑马诸寺 (司) 及尚宝司皆置,南京部分寺、司亦置,正四品至正、从五品不等。清朝大理、太常、光禄、太仆、鸿胪诸寺置,俱满、汉各一员,大理、太常、太仆寺所置为正四品,光禄为正五品,鸿胪为从五品。③北魏、金、元部分官署属官。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 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覆育少卿官。金朝司农司置,正五品。元朝大司农司置,从二品,位大司农、大司农卿下; 储政院詹事院下属储膳司、徽政院下属掌谒司置,为司卿副贰; 徽政院下属群牧监置,位卿、太卿下。


官名。1、大卿之副。《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君简公在楚,我先大夫印段实往,敝邑少卿也。”疏:“简公在楚,上卿守国,故少卿行耳。”少卿即诸侯之大夫。

2、正卿之副。北魏太和十五年十二月置少卿官。见《魏书·官氏志》。北齐沿置,如太仆、太常、光禄、大理等皆置少卿。其后历代各沿置。见《隋书·百官中、下》、《新唐书·百官三》。

猜你喜欢

  • 细引押仗

    杂任职名。唐置,属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员额五十人,掌东宫仪仗之事。

  • 殿内主帅

    武官名。南齐置,掌殿内宿卫。《南史·茹法珍传》记徐世标自殿内主帅为直閤骁骑将军。

  • 崇义苑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通州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通州监”。

  • 宝文阁勾当

    官名。宋置,见“宝文阁”。

  • 防御州

    以防御使为长官之州。宋朝为六等州之第四等,位观察州下、团练州上。防御使不赴任者,以他官判、知,属官有防御推官等,又有防御副使专授左降官。辽朝亦置,低于团练州,设防御使、防御副使、防御判官、州学博士、助

  • 筹边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节制两省以上,其性质与巡阅使相似,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六月十三日曾特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参见该条。

  • 符玺局

    官署名。隋朝门下省置,掌符玺。设监二员,直长四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监为郎,置二员。官署名。隋初置,属门下省。设监二人,直长三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符玺局改置符宝郎。

  • 叙仪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所置四方使者署属官,每署一员,掌其方小大次序。

  • 威烈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威烈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典客馆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为典客馆令副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