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武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战国至秦汉的一种候补官位制。战国时,齐楚赵魏秦诸国均置郎中,有俸禄而无实际职务,常由郎中而出任显职,如李斯先为吕不韦的舍人,取得不韦的赏识,举以为郎,由此遂致显达。至秦汉时期郎官制度又有发展,郎有议郎
宦官名。东汉始置,名义上隶属少府,秩六百石。位次中常侍,高于中黄门。侍从皇帝左右,收受尚书奏事,传宣帝命,掌宫廷内外、皇帝与后宫之间的联络。明帝、章帝之世,员额十人,和帝后增至二十人。以后权势渐重,用
官名。新莽天凤元年(后14)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部。置大夫,职如太守; 属正,职如都尉。东汉废。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六队郡,每队郡置大夫、属正各一人,大夫职如太守,
宋朝内侍官名。隶入内内侍省者,位在后苑内品上、入内内品下; 隶内侍省者,位在后苑勾当事内品上、内品下。宦官职名。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
官名,全名为銮舆卫掌卫事大臣,清置,为銮舆卫长官,正一品,无专员,以满蒙王公大臣兼任。与銮舆使共掌卫事。参看“銮舆卫”、“銮舆使”条。
使职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 置匦(铜柜)四枚,接受四方投书,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受理投匦之书信,是为知匦使。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玄宗天宝九载(750) 改称献纳使,肃宗乾元元年
官名。西晋置,如开府,则为位从公,假金章紫绶,一品; 如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十六国后赵沿置。十六国时沮渠蒙逊等曾推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川牧、建康公,建立北凉。
禁卫军指挥机构。唐朝十六卫之一,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右候卫置。设大将军一员、将军二员,与左金吾卫同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以执御非违,领翊府及诸折冲府府兵。下设长史、录事及仓、兵、骑、胄曹参军
官名。北齐置。主管设在晋阳的并州尚书省事务。其职掌与“尚书令”略同。官名。并州是北齐的建国基地,后来北齐虽建都于邺,而并州仍置尚书省,称为“并省”,设令及仆射等官。尚书令是尚书省的长官,其职权甚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