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山郎

山郎

郎官别称。《汉书·杨敞传附杨恽》:“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后因豪富郎日出游戏,贿赂公行,宣帝时杨恽为中郎将,罢之。


指掌护卫而不值班的郎官。汉朝光禄勋属下掌护卫的郎官,出钱谷给官署,即可外出而不值班,此种郎官,称为山郎。《汉书·杨恽传》:“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其豪富郎,日出游戏,或行钱得善部……恽为中郎将,罢山郎。”注:“张晏曰:山,财用之所出,故取名(山郎)焉。”

猜你喜欢

  • 蒙古字学教授

    学官名。元置,(1)设于诸路蒙古字学,员额一人,秩正九品。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二月颁行八思创制的蒙古文字。七月,于诸路置蒙古字学,招收生徒学习蒙古文字。八年(公元1271年)又规定学生员额上路三

  • 侍中武卫将军

    将军名号,三国吴置,掌武卫,领中外诸军事。《三国志·吴书·孙綝传》:“綝始为偏将军,及峻死,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

  • 虎视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 (525)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二班。陈沿置,拟七品,比秩六百石。唐朝人所修史书,因避讳改称武视将军。

  • 军司马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军司马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军司马上士”。

  • 判录司

    官署名。明朝掌管京师官吏薪俸、文移、勘合的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始置。设判录一人,正七品,副判二人,从七品。后改判录为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罢。

  • 西京左藏库副使

    官名。宋初置,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经郎。

  • 乡董

    乡自治权的执行人员。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定乡为自治组织,以乡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设乡董一人,为乡自治权的执行人员,其职权主要为筹备乡议事会议员的选举和议事的准备,执行议事会议决事项,执行县行政长官的委办事

  • 南面大蕃府

    辽朝地方行政建制,有府一级机构,除五京留守司所在地之府外,黄龙府、兴中府地位又略高于其他府,称南面大蕃府。

  • 安抚司副使

    官名。宋朝安抚司之副职,协掌军务、治安。元朝为地方行政机构安抚司之职官,位同知之下,协掌司事。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安抚司之职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六品。有自己所

  • 土通判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四川、云南、贵州等省设有,设于府或土府内。正六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四川省置二人:石砫厅属一人,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