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即“旗鼓佐领”。
官署名。明朝宦官衙门的通称。即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共十二监。初各设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
官名。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置,属光禄寺,秩从九品,掌受大都转输米麹,并酝造车驾临幸次舍供给之酒。设大使一人为主官,下设直长一人。
爵名。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置。邑百户,奉孔子祀。晋武帝泰始三年(267)改为奉圣亭侯。爵名,三国魏封孔子后裔为宗圣侯。北魏时则称崇圣侯。
官名。又称“搜检官”。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掌督率搜役搜检士子,以防夹带。
见“侍卫处”。
仅表示官员级别而无实际职务的官,即“散官”,见该条。
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设置,掌礼仪之事。
唐朝边镇武官,位在军镇大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