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干办

干办

宋朝干办公事省称。参见“干办公事”。


官名。宋朝制度,凡大都督府、制置使、宣谕使,都设干办官,或干办公事,以备差遣,无定员。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猜你喜欢

  • 学业优敏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儒学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 公堂

    官署、衙门。唐朝贾岛《酬姚合校书》诗:“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 海军同等官

    北洋政府军制,除海军官佐外,海军另有航务、军医、造械、造舰、军需、军乐等各类事务官和技术官,其军衔自中将至准尉,合称海军同等官。

  • 牙门骑督

    官名,三国魏置,掌帐下骑兵。《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或谓会:可尽杀牙门骑督以上。”

  • 吏部本房

    清代吏部的内部机构。《清史稿·职官志》中作汉本房,《光绪会典》中为本房,“掌缮清字、汉字之题本”。即兼掌满文与汉文的题本。设汉字堂主事满二人,汉军一人,缮本笔帖式十二人,堂书若干人。

  • 国子生

    宋朝国子监学生总称。宋初多为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又称监生。仁宗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扩大招生范围后,监生包括太学生、武学生,国子生则专指其父兄叔伯在朝为官、经补试合格入学之人。武学亦曾设国子生额,

  • 营造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为“惜薪司”,顺治十八年(1661)改“内工部”,康熙十六年(1677)始称营造司。掌宫廷修缮事务。凡宫殿及庭园工程,大者会同工部办理,寻常岁修自行承办,每年定期淘挖

  • 兵役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隶属于军政部,掌理关于兵役事务。旋独立为部,直隶于军事委员会,后又改称为兵役局, 隶属于国防部。参见“兵役局”。

  • 乡自治公所

    乡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三日北洋政府公布《乡自治制》,但未实行。其中规定,乡的自治执行机关为自治公所,设乡长一人,由乡自治会选出,呈由县知事委任,掌办本乡的自治行政事务;并

  • 皮剥所

    官署名。宋太祖开宝二年(969)置,掌割剥死亡马牛驴骡等牲畜,设监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后隶于群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