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执戟

执戟

①皇帝的亲近侍卫。《汉书·惠帝纪》: “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颜师古注引应劭曰: “执楯、执戟,亲近侍卫也。”秦、汉以郎中、中郎、侍郎等郎官执戟宿卫宫殿门户,故亦为郎官代称。② 武官名。唐武则天天授二年 (691) 始于诸卫各置五人,正九品下,为四色官之一; 东宫六率各三人,从九品下。肃宗乾元元年 (758)北衙六军亦准诸卫置,员额、品秩皆同。宋初仅存空名,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


1、掌侍从宿卫郎官的别称。秦汉时以郎中、中郎、侍郎持戟宿卫宫殿门户,因此有“执戟”之称。《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书·惠帝纪》:“太子即皇帝位……(赐爵)中郎不满一岁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宦者尚食比中郎,谒者、执楯、执戟、武士、驺比外郎。”注:“应劭曰:执楯、执戟,亲近陛卫也。”

2、官名,唐武则天置,诸卫各五人,正九品下;东宫六率各三人,从九品下。肃宗乾元年间,也准北衙六军诸卫置。宋朝初年只是个空名,神宗时废。

猜你喜欢

  • 虎枪营

    军事机构。清朝扈从皇帝围猎之禁卫军。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始置。隶上三旗。设总统,无定员,总领六人,笔帖式六人,虎枪校二十一人,委虎枪校二十一人。上三旗每旗设虎枪兵一百六十人,学习虎枪兵四十人。

  • 奏蒙古事侍卫

    官名。清朝外奏事处之职官。设于顺治(1644—1661)初,奏事处成立后,改隶奏事处。共六人,以乾清门或大门侍卫兼充,均为熟谙蒙古语人员。掌奏外藩王公呈奏事件。

  • 屯吏

    官名,为屯田官吏的泛称。《三国志·吴书·蒋钦传》:“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上)表斩之,权以钦在远不许,盛由是自嫌于钦。”

  • 建隆观提点所

    官署名。宋置,属鸿胪寺。职掌与中太一宫提点所同,参见“中太一宫提点所”。

  • 兵部郎中

    官名。①西魏尚书省兵部曹官员,掌军务 。②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兵曹郎置,员二人。一掌武官阶品、卫府名数、校考、给告身之事,一掌军籍、军队调遣名数、朝集、禄赐、假告等事。高宗、

  • 纳言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北周初置御伯中大夫二人,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称纳言中大夫。掌皇帝出入侍从,即侍中之任。北周任纳言中大夫者,见《北史·唐永传》:子瑾,“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内史中大夫,曾未十旬

  • 建节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末曹操置,三国魏,十六国前秦、后秦,西秦北魏及仇池杨难当沿置。后秦时列为第三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三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四品。官名

  • 裙带头官

    即“西官”。

  • 奚六部宰相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匡辅奚王,治理奚六部。置于太宗时,二员。

  • 复姓

    因过继,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清制,凡官员复姓,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旗员由本旗咨部,分别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和本佐领图记。在籍候补汉京官,由本籍总督巡抚咨部; 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