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方略馆

方略馆

官署名。清朝军机处所属之机构。掌修方略。初为特开之馆,乾隆十四年 (1749) ,以金川奏凯,获准开馆,以后遂为常开之馆。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设总裁无定员,以军机大臣兼充。下有提调,满、汉各二人; 收掌,满、汉各二人; 纂修,满三人、汉六人; 其中除由翰林院咨送一名汉纂修外,其余由军机章京兼充。又有校对、供事等人员,无定额,于内阁中书、六部司员内传取。除纂修各种方略、纪略外,还负责纂修奉旨交辑的其他书籍。军机处之档案全部存储于本馆大库。军机处的录副奏折也多由本馆抄录。


清代军机处直辖机构。初非常设,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为纂修《三逆方略》始设方略馆,书成即撤销。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军机大臣张廷玉等奏请纂修《平定金川方略》,批准之后,重开方略馆,书成后并未撤销,遂为常设。凡镇压农民革命、征服少数民族用兵结束后,就将事件中官员的一些报告和皇帝的指示等有关材料纂修成书,记其始末,定名为“方略”或“纪略”,多为夸耀武功与宣扬统治政令。方略馆除纂修上述“方略”、“纪略”外,也编纂皇帝特命纂辑的其他书籍,如《大清一统志》、《西域图志》、《明纪纲目》、《明史本纪》等。方略馆设总裁为主官,由军机大臣兼任,下设提调满、汉各二人,收掌满、汉各二人,纂修满三人、汉六人。除汉纂修一人由翰林院咨送补充外,其余均由军机章京兼充。另设译汉官、校对、供事等,均无定额,分别由吏部、内阁及翰林院、詹事府等衙门调任。方略馆与军机处的关系甚为密切,方略馆纂修方略等书,以军机处档案为基本材料,军机处全部档案均存方略馆库中,方略馆对军机事务也协助办理;军机处档案中的录副奏折,绝大部分由方略馆供事抄录。

猜你喜欢

  • 京奇尼哈番

    即“精奇尼哈番”。

  • 右校署令丞

    官名。秦汉始置右校令丞,三国魏与西晋沿置,东晋与南朝宋齐不设,梁陈复设。北齐太府寺置左校令及丞,而无右校。可能是同东晋南朝之制并右校之职于左校。隋唐改隶将作监,掌供版筑、泥涂、粉刷之事。隋制设令二人,

  • 御史房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于尚书省都司置,掌纠弹御史失职,考校六察御史殿最。置簿籍记载六察御史纠劾之多寡当否为殿最,岁终取旨升黜。本房举发六察御史察而不当及失察不尽等事,岁终由都司考校。

  • 东边诸乣都监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东部诸乣军监治官。始置于圣宗统和十四年 (996)。

  • 十三仓监督

    见“京通十三仓场监督”。

  • 虎贲督

    官名。西晋置,为左、右卫五部督之一,统领虎贲,侍卫皇帝,分属于左、右卫将军。唐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武贲督。武官名。晋置, 属骁骑将军,掌统特选之兵。

  • 团练

    清代的地主武装,与保甲相辅而行,由各地士绅自行发起,征集壮丁,编制成团,用兵法训练,用以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 二十四典

    官名合称。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六尚局所领诸司官,二十四司之佐。隋置典言、典薄、典正、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玺、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宝、

  • 秘书

    ① 官署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置秘书监,掌图书秘记,属太常,后省。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秘书令、丞,典尚书奏事,权威最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中书令典尚书奏

  • 制置副使

    见“制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