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祗候殿头”。宦官职名。宋置,见“祗候殿头”。
官名。明置,掌学校政令,正统元年始设。见《明史·职官四·儒学》。
官署名。金南京置,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不常置。其官为提单、同提举。见《金吏·百官三》。
官名。北洋政府置,为清理俄人旧案处附设的检察所的主官,主管检察事务。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左武候为左候卫而置,为十二卫将军之一,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唐初沿置,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名左金吾卫将军。
流外官名。唐置于太子家令寺食官署,员额二人,秩流外六品,佐助园丞掌园艺之事。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若干人,掌审议法制方面的法律案。
西周时期辅佑天子执政的六位大臣。一说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分立于周天子左右。《小盂鼎铭》: “惟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明,王格周庙。”另一说认为三左为司土、司马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为天朝典官,管理各行贸易,员额及官阶不详。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羽林率上士佐官,正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