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督军从事

督军从事

官名。州府属官。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袁绍为冀州牧时置,以牵招为之,兼领乌丸突骑。三国蜀益州亦置,典刑狱,论法决疑。参见“从事”。


官名。1、东汉末年置,为州府佐吏,掌领兵征伐。袁绍为冀州牧时,以牵招为之,兼领乌丸突骑。《三国志·魏书·牵招传》:“冀州牧袁绍辟为督军从事,兼领乌丸突骑。”

2、三国蜀置,掌断狱。《三国志·蜀书·杨洪传》:“洪迎门下书佐何祗。”注:《益部耆旧传·杂记》曰:“(祗)初仕郡,后为督军从事。时诸葛亮用法峻密,阴闻祗游戏放纵,不勤所职,尝奄往录狱。众人咸为祗惧。祗密闻之,夜张灯火见囚,读诸解状。诸葛晨往,祗悉已闇诵,答对解释,无所凝滞。”《三国志·蜀书·杨戏传》:“戏年二十余,从州书佐为督军从事,职典刑狱,论法决疑,号为平当。”

猜你喜欢

  • 招讨司副使

    官名。辽、金、元三朝军事行政机构招讨司之副长官。位招讨使之下,协掌司事。明朝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仅四川设一员,正六品。位次招讨使,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清初沿置

  • 县政计划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行政院直属机关。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国防最高委员会组织地方自治讨论会,拟定《县各级组织纲要》,为起草此一《纲要》的补充法规,遂于行政院内设县政计划委员会,负起草之责

  • 苑丞

    官名。汉朝始置,为上林苑次官,亦称“上林丞”。隶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林苑有五丞。”南朝宋置,为掌御苑之官。时设乐游、上林、南苑诸御苑,各置苑丞主其事。清朝亦置,为内务府属官。设于内务府奉宸

  • 掖庭局令丞

    官名。隋于内侍省置掖庭局,设令、丞各二人。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掖庭局改为掖庭署,参用士人。唐复为掖庭局,属内侍省,掌宫人簿籍,设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监作四人,

  • 勋二府

    官署名。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五府之一,置中郎将一员、左右郎将各一员,兵曹参军一员、校尉五员; 每校尉领旅帅二员,每旅帅领队正二十员、副队正二十员。掌领近卫卫士勋卫之属宿卫,号称内仗,极受亲信。

  • 上军校尉

    官名。东汉中平五年(188)初置,西园八校尉之一。灵帝以小黄门蹇硕任之,统余七校尉。官名,灵帝初置,为西园八校尉之一,掌屯卫兵,是仅次于将军的武官。《后汉书·孝灵帝纪》:“上军校尉蹇硕下狱死。”参看“

  • 六驺

    春秋时晋国六个养马官的合称。《左传·成公十八年》:“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杜预注: “六驺,六闲之驺。”

  • 档子

    满语。参见“档案”。

  • 胥师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司市属官,掌管二十个市的政务。《周礼·地官》:“胥师,二十肆则一人,皆二史”,“各掌其次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宪刑禁焉。 察其诈伪饰行慝者而诛罚之。

  • 土绵

    蒙古语,意为“万”,或用以称“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