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禁卫军训练处

禁卫军训练处

官署名。清末禁卫军训练大臣衙署。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设禁卫军训练大臣。宣统元年(1909)置衙署。掌禁卫军的训练与管理事宜。置训练大臣三人,军咨官六人,执事官十人。下设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各置监督一人及科员等。宣统三年(1911)改为司令处。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四年 (公元1908年) 十二月初三日谕令贝勒载涛、毓朗、陆军部尚书铁良充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筹办禁卫军。宣统元年 (公元1909年) 正月二十四日准奏,参照各省督练公所及镇司令处之制,在京师设立禁卫军训练处。禁卫军成立后,由监国摄政王统辖,代替原新军第一、第六两镇的轮流守卫宫禁的任务。禁卫军暂定编练步队二协,马队一标,其编制与新军同。兵士由驻队各旗营分期选送。开办初期从第一镇选调步队一标、马队一营作为编练基础。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定设训练大臣三人,掌全军的政令;军咨官六人,执事员十人,掌章奏文移,兼稽查四科事务;书记员五人,绘图员二人,印刷员、收支员、庶务员、递事员各一人;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四科监督各一人,科员十五人,分理各科事务。

猜你喜欢

  • 二十四长

    官名,西汉时匈奴置,为地方性长官,各有分地,自己置官属。《汉书·匈奴传》:“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 直指

    官名。汉置,为“绣衣直指”、“直指使者”、“直指绣衣使者”的简称,三者名虽不同,实为一官,掌讨奸猾和治狱。《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常置。”《

  • 太子右鹤禁卫率府

    即太子右监门率府,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为右监门率府。

  • 州录事

    官名。唐代州和西都、东都、北都等设录事,都为从九品上,州为从九品下,掌管文书。见《新唐书·百官四下》。州门下吏名。晋制,骠骑将军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为持节都督者,属官有录事,掌管文书;州亦置录事,见《

  • 两省官

    职官合称。唐宋合称门下省与中书省为两省。宋制以门下省的给事中、起居郎、左散骑常侍、左司谏、左正言与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居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通称为两省官。

  • 常调

    官制用语。宋朝判、司、簿、尉及其摄官,依不同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是否流外,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称为常调。以此法升转之官,则称常调官。时有俗语说: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宋制,吏部按

  • 巡视御史

    专差御史名。金宣宗南迁后,以诸州政务繁多,于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遣御史巡视诸州,初为一年一巡,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以后改为一年二次出巡。

  • 右曹侍郎

    ① 宋朝兵部、刑部、工部侍郎统称。② 官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户部置,掌户部右曹之事。官名,汉置,为右曹的副长官,掌评尚书秦事。《汉书·薛宣传》:“宣子况为右曹侍郎。”

  • 大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之一,简称大同侍卫。武宗至大元年(1308)由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改立。仁宗延祐元年(1314),改为中都威卫使司,隶徽政院。参见“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

  • 骑侍下士

    官名。西魏末、北周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一命,员十二人。负责皇帝寝宫安全,立于寝宫东西阶,披银甲,左执熊环,右执熊环长刀,刀以银饰,兼执师子彤盾,列左、右侍之外。皇帝临朝及出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