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少监

秘书少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员一人,为秘书省次官,从四品。佐秘书监掌图书典籍。旋改称秘书少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旧,武德七年罢。太宗贞观四年(630)复置,从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兰台侍郎,咸亨元年(670)复旧。武后天授(690—692)初,改称麟台少监,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睿宗太极元年(712)加一员,为二人。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一员,从五品,为秘书省次官。佐秘书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南宋初不置,高宗绍兴元年(1131)复置。辽、西夏、金皆为秘书监次官,金正五品。元朝秘书监以卿为长官,太监为次官,少监位在太监下,员二人,从四品。参见“秘书监”。


官名。隋初以前,秘书省无少监之官,炀帝增置少监一人为监的副职,后又改少监为少令,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复为少监。宋辽金元各朝均沿置。

猜你喜欢

  • 签(籖)帅

    典签的别称。掌处理文书。南朝时,皇帝在各王国设此官,以皇帝的近侍充任,名为典领文书,实则监视诸王行动,其权甚大,故称签帅。《梁书·江革传》:“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对

  • 昭毅大将军

    官名。金代武散官正四品中称昭毅大将军。元代武散官正三品中称昭毅大将军。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四品中。元沿置,升秩为正三品。

  • 橐泉

    马厩名,属太仆属下的橐泉监,其官有长、丞。掌养御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龙马、闲驹、橐泉、騊駼、承华五监长丞。”注:“如淳

  • 甘泉居室令丞

    官名。甘泉本为秦的离宫,汉代加以增修,以备皇帝避暑之用,因为宫内房屋甚多,于是仿照未央宫制度,设居室以管理之,名为甘泉居室,设令及丞掌管其事。武帝时改甘泉居室为昆台,称昆台令丞。

  • 益政院经筵讲官

    官名。金置,为益政院官员。金哀宗正大三年在内庭设益政院,以学问该博、议论宏远者数人兼经筵讲官,每天二人上值,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名为经筵讲官,实为内相。见《金史·百官二·益政院

  • 职状

    文书名。宋朝文官选人所得高、中级官员推荐其升改幕职官的举状,称为职状。

  • 主试委员

    官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于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考试事务。

  • 宫内御作女尚书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魏故宫御作女尚书冯女郎之志》:“十五蒙授宫内御作女尚书,干涉王务,贞廉两存,称莅女功,名烈俱备。”(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二)参见“女尚书”。

  • 护蛮越校尉

    官名。北魏置,掌管南方边境少数民族事务。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北齐沿置,从三品。

  • 北王府

    即“北大王院”。官署名。太平天国官爵不分,前期诸王都设置一套大体相同的王府机构,以处理国家政务。北王府设官如下:六部尚书,掌理政务,北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一至六尚书,计三十六人。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