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群牧司

群牧司

官署名。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置,掌国马饲养之事。设群牧制置使,以枢密使或副使兼领; 同群牧制置使,以曾历中书、枢密院及使相、宣徽使、节传使者充任; 群牧使,以两省以上官充任; 同群牧使,以待制以上充任; 群牧副使,以閤门使以上及内侍都知充任; 群牧都监,以诸司使以上充任; 群牧判官,以京朝官充任。同群牧使以上诸使不常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并入太仆寺。辽朝凡置七处,各设群牧使、群牧副使。西夏亦置,西夏语音“能合啰”,属中等司。金朝置群牧所,女真语称“乌鲁古”,掌检校群牧畜养蕃息之事。


官署名。宋置,“掌内外厩牧之事,周知国马之政,而察其登耗焉。凡受宣诏、文牒,则以时下于院、监。其官有制置使一人、使、副各一人,都监二人、判官二人等。见《宋史·职官四》。

猜你喜欢

  • 州学助教

    州学教职。唐制于州学置助教,佐经学博士教授经学,秩未入流。

  • 工程署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见该条。

  • 新造盩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战国策·楚策一》记棼冒勃苏说:“臣非异,楚使新造盩。”鲍彪谓是楚官名。缪文远《七国考补订》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简文有‘新(造)尹’,或即《国策》所云之新造盩。

  • 怯薛

    军事机构名。蒙、元禁卫军。突厥——蒙古语,意为“番直宿卫”,汉译多作“宿卫”。太祖时建万人怯薛,征调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成员称怯薛歹,复数作怯薛丹。分为宿卫千户、火儿赤千户和秃鲁花八

  • 督关将军

    官名。太平天国于沿江各埠设税关征收商税,各官的主官其官阶为职同将军,概称为督关将军,知非子《金陵杂记》说:“自太平府以至武昌,贼匪分设伪关太平、芜湖、安庆、九江、武穴、武昌共六处,每处派贼目一名,率群

  • 参军处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设参军处,直属国民政府,设参军长和参军,由陆海军将官担任。参军处下设典礼局和总务局;典礼局负责阅兵、出兵、国庆和一切大典与接待外宾等;总务局负责国府警卫、军事报告、命令传达和举行纪念

  • 司仪署署丞

    官名。见“司仪署令丞”。

  • 大行令

    官名。①西汉景帝中六年(前144) 由典客改名(一说中二年已改),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名大鸿胪。参见“大鸿胪”。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为大鸿胪属官,秩六百石。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

  • 贼曹参军

    官名。西晋末镇东大将军府僚属,贼曹长官。东晋沿置。贼曹一分为三后,亦为城局贼曹、长流贼曹、刑狱贼曹参军之省称。参见“贼曹”。官名。见“公府贼曹”。

  • 巡警部参议

    官名。清末巡警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正四品,左、右各一员。分判各司事务,稽核司员以下功过,与左、右丞协同核审全国警章。三十二年,改民政部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