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运盐使

运盐使

元明时都转运盐使的简称,参见“都转运盐使司”。

猜你喜欢

  • 太子左春坊谒者

    官名。北宋太宗至道元年 (995)置为东宫属官,主赞引之事,以左清道率府率兼。三年,真宗即位而省。天禧二年(1018)又置,仍以左清道率府率兼。仁宗即位,复省。

  • 奉宸苑卿

    官名。清朝内务府奉宸苑之长官。掌各处苑囿禁令,以时修葺,以备皇帝临幸。雍正六年(1728) 设。正三品。乾隆十四年 (1749)额定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官名。清朝设此官,掌管皇室

  • 国防部部长办公室

    国防部内部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隶属于国防部长。设主任一人,中将或少将级;副主任一人,少将级;下设秘书室主任一人,同少将;秘书五人,同少将或中校;又有第一、二科及资料室。科长及资料室主任为上校或同等官

  • 资政院总裁

    官名。清末资政院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初为二人,由王公大臣内特简。宣统元年(1909)后仅一人。三年正式定为一人。掌总理全院事务,主持资政院会议,充任议长。官名。清末置,为资政院的长官。见

  • 河帅

    清朝河道总督之别称。

  • 总镇

    清朝总兵之别称。总兵的俗称。详见“总兵”条。

  • 郡督军

    州分职吏名。汉末诸州有置郡督军者,其职在部督属郡。《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泰山太守薛悌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对于太守任命属吏,提出异议与之争论,显然是部督者的身份,似应为州吏而非为郡吏。

  • 同知审官院

    官名。宋太宗淳化四年(993) 置,员二人,同为审官院长官,掌京朝官磨勘之事。神宗熙宁三年(1070),改同知审官东院。

  • 中书议郎

    官名。北魏置,属中书省,参议朝政、礼仪、刑狱,选用博学之士。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定职令,未见此职。官名。北魏置,五品中,掌议论。见《魏书·官氏志》。

  • 司谒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为春官府典命中大夫属官。北周沿置。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