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里吏

里吏

秦汉时掌管里政的小吏。晋朝沿置。县率百户置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


乡官名。犹里长、里正。《晋书·职官志》:“县率百户置里吏一人,其土广人稀,听随宜置里吏,限不得减五十户。”

猜你喜欢

  • 巡按使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依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布的《省官制》规定,改民政长为巡按使,改省行政公署为巡按使署,为全省最高行政官署。取消行政公署原设各处司,而在巡按使公署内设置政务厅,作

  • 小计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天官府计部次官,亦称计部下大夫。佐计部中大夫掌国家收入、支出的帐簿。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成为计部长官,称计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六

  • 职钱

    官制用语。北宋前期,官员带大学士、学士等衔者,于本官俸禄外又给添支钱,若出为外官,再加给职钱。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在京职事官除本俸外,皆有职钱,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给,不称行

  • 太子右宗卫率

    官名。隋朝太子右宗卫长官,置一人,正四品上,掌以宗人侍卫;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太子右武侍率。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又改为太子右宗卫率。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太子右司御卫率,中宗神龙元年(

  • 国子监司业

    官名。即国子司业。官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始置,取《礼祀》“乐正司业”之义,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员额一人。掌国子监及各学的教法、政令。唐制员额二人,从四品下。北宋改设一人,正六品。南宋隆兴间,并

  • 营都督

    官名。三国蜀、吴皆置。统军营事务。将军不在时,代行其事务。官名,三国蜀吴皆置,掌统军营事务,将军不在时,则代行其职事。

  • 军政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军政府时期设置,属军事部。由原设的陆军、海军、航空三署合并改设,原来分属陆军署的七司和海军署的六司,均依性质相同的合并成六司 (军学司并入军务司内),航空署改为航空司。

  • 大匠丞

    官名。南朝梁置,为大匠卿副贰。位三班。陈沿置,八品,秩六百石。

  • 小御正

    “御正下大夫”的省称。

  • 盐铁副使

    见“三部副使”。官名。宋置,见“三部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