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吏

门下吏

泛指门下官吏,汉朝中央及地方长官均有门下吏,后世沿置。东晋和南朝州的军府也置功曹、主簿、录事、防阁等门下吏。


汉代至南北朝谓郡县亲近之吏。门下又称閤下,为府长官治事之所。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府内人员日常均由旁门、小门出入,小门称为閤,故有“门下”或“閤下”之称。郡县属曹诸吏,除分职列曹如户、仓、金、尉等曹及司监察的督邮外,其余似均可冠“门下”为称。惟功曹总揽众务,又掌群吏赏罚之权,五官掾和廷掾职似功曹,故特称之为纲纪吏。其他如主簿为閤下群吏之长,职最亲近;主记室掾、史及录事职掌文书;门下督盗贼及门下贼曹职主侍卫;均属门下之职。议曹为亲近散吏,亦冠门下为称。郡县少府分别掌郡国守相的私藏和县的财政,奏曹虽为散吏,职近主记,虽不见冠门下为称,然其职亦近于门下。

猜你喜欢

  • 教坊提点

    官名。金代教坊设提点,正五品;使从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掌殿庭音乐,总判院事。见《金史·百官二·教坊》。金代教坊的主官,见“教坊”。

  • 会办税务大臣

    官名。清末置,为税务处的副长官。见“税务处”。

  • 临漳县令

    官名。北齐置,为三京县令之一,参见“邺县令”。

  • 中校

    1、掌修建宫室等。汉置,西汉将作大匠把工程兵(工徒)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校,其长官称令,副长官称丞,掌建宫室等。成帝阳朔三年省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将作少府》。2、中校署的省称。唐代将作监所属有中校署

  • 五等县

    县的等级之一。见“一等县”。

  • 大行台仓曹郎中

    官名。西魏置,大行台属官。掌仓廪事务。《北史·裴佗传》: “周文帝以 (裴诹之)为大行台仓曹郎中。”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设仓部郎中,职掌同。参见“大行台”。

  • 总理衙门

    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朝官署名。隶云南行省,治者线 (今泰国清盛)。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因八百媳妇土官之请置。惠宗至正二年(1342),并入八百宣慰司。

  • 马军行司

    官署名。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置于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统侍卫马军司移屯军队。因设于临安之外,故称。迄南宋后期不变。

  • 专知

    宋朝仓库场务之主管人员。常以手分等吏人或衙前充当,位在监当官之下,分管有关事务,督率仓、库、斗、秤、拣、掐子等。与其副手合称“专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