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馆职

馆职

官名统称。北宋前期,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置直馆、直院、直阁、修撰、检讨、校理、校勘等职,通称馆职。一般由文学之士考选授职。掌整理图籍,备顾问应对。通常以一至二年为一任,多数馆职任满后许带职外补。太宗时,带馆职外皆除知州。真宗景德(1004—1007)以后,其官卑者止除通判。仁宗时,常以特恩加赐外官。凡带馆职,叙迁同有出身人,得超迁官阶。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三馆、秘阁并归秘书省,原有馆职遂罢。改称秘书省著作郎、校书郎为馆职。哲宗元祐元年(1086)复置,为秘书省官所迁官,多不供职,唯别无职事者始供职。南宋后授予渐滥,不似北宋时为人所重。明、清以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职为馆职。


在馆阁任职的官员称馆职。宋沿唐制,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秘阁等馆阁任职的,自直秘阁、直馆、直院到校理、校勘等,均称为馆职。见《宋史·职官二·直秘阁》,参看“馆阁”条。

猜你喜欢

  • 太官尚书

    官名。北魏前期置。掌供宫廷御用膳食,属尚书省。《魏书·毛修之传》: “进太官尚书,赐爵南郡公,加冠军将军,常在太官,主进御膳”。当时亦或置太官令,职掌略同。孝文帝改制以后,御膳改由门下省掌,遂罢。

  • 熙春园都监

    官名。金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置熙春园,属上林署,以都监为主官,下设同监。

  • 义部员外

    官名。渤海国官,左六司义部属官,位郎中下。

  • 常平署丞

    官名。即常平丞。

  • 均输官

    官名。始置于汉武帝,郡国皆设,大司农所属又有均输令、丞。职掌调剂转运地方贡输之物。东汉省。官名,汉置,掌均输。均输,指各地应纳输于朝廷的,皆令纳其地出产多的,按当时当地价格交钱,朝廷在合宜的地方收买。

  • 神器

    玉玺的别称,或喻指帝位。《汉书·叙传上·王命论》:“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能力求也。”“距逐鹿之瞽说,审神器之有授。”注:“刘德曰:神器,玺也。李奇曰:帝王赏罚之柄

  • 安徽司员外郎

    即“安徽清吏司员外郎”。

  • 泉货监

    官署名。元朝置。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立山东、河东、辽阳、江淮、湖广、川汉六处泉货监,掌铸造至大通宝和大元通宝。四年罢。

  • 汤药局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属内侍省,掌宫中汤药等事。官署名。辽置,属南面官中的内侍省,以都提点为长官,所属有勾当汤药。

  • 大清银行正监督

    官名。清末大清银行长官。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定额一人,正三品,简任,任期五年。总理全行事宜,并为该行理事会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