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吕柟

吕柟

1479—1542

明高陵(今属陕西)人,字仲木,号泾野。正德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南京太常寺少卿、国子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等职。师事薛敬之。曾创建东郭别墅、东林书屋、解梁书院等教授生徒。信守程朱之学,对王学亦有所取舍。宗朱熹“格物穷理”之说,但又糅杂以心学之内容,认为格物之物,即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之物,宣称“凡身之所到,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皆是物,皆是要格的”(《吕泾野先生语录》),并反对分格物穷理为二事,如是“方见心事合一,体用一源的道理”(同上)。力主朱熹“知先行后”说,认定先明白天理,依此做去,“人欲即便斩断”,批评王守仁“知行合一”为不达“圣门”工夫。门人有吕潜等。著作有《泾野子内篇》、《吕泾野先生语录》等。

猜你喜欢

  • 西南面巡检使司

    官署名。辽南面官,掌巡检西南与宋边界事。景宗保宁初,宋师屡梗南边,以耶律合住为涿州刺史、西南兵马都监、招安、巡检等使。后置巡检、同巡检等职。

  • 妫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北燕州置。因妫水得名。治怀戎县(今河北涿鹿西南石灰窑),长安二年(702)移治清夷军城(今怀来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怀来、涿鹿、张北、赤城、崇礼、怀安、万全及北京

  • 田主

    ①土地所有者。《史记·陈杞世家》:“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宋代在不少场合指出租田地,掠取地租的人。而向官府或私人租佃田地,缴纳地租的称佃客、佃户、佃人、租户等。租进田地,转租他人,从中获利的称佃主

  • 周扬俊

    清江苏苏州人,字禹载。副贡生,屡试不第,年四十弃儒从医,钻研张仲景之学十余年。著有《温热暑疫全书》、《伤寒论三注》、《金匮玉函经二注》等。

  • 郑俨

    ?—528北魏荥阳(今属河南)人,字季然。初为司徒胡国珍参军。因得幸于胡太后,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昼夜在禁中,与中书舍人徐纥共相表里,势倾内外。累迁中书令、车骑将军。孝明帝恶其行,于武泰元年(528

  • 稀龄追忆录

    书名。一题《知止堂年谱》。清黄恩彤自编。四卷。叙其清嘉庆六年(1801)至光绪九年(1883)间经历。所记断狱问案、对外交涉诸事文字,可供研究近代中国法律和对外关系之参考。有光绪年间刊本。

  • 高安县

    本建城县。唐武德五年(622)因避太子建成讳,改名高安县。治今江西高安市。自唐至清先后为靖州、筠州、瑞州、瑞州路、瑞州府治。

  • 郎君

    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可任其子为郎,故三国时门生故吏多称师长之子弟为郎君。南北朝时常作贵家子弟之通称。契丹初亦沿用为贵族子弟称号,其犯罪籍入者,没入瓦里,为皇室服役,称著帐郎君。入辽后,一些官衙亦设郎君官

  • 兴和厅

    清政区。原为明初天成卫边地,后入蒙古。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丰镇之二道河巡司改置,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

  • 燕王哙

    ?—前314战国时燕国国君。公元前320—前318年在位。名哙。燕易王之子。性节俭,不游乐,好贤。用子之为相,大加宠信。后听从鹿毛寿言,于燕王哙三年(前318)禅让君位于子之,并收三百石以上官吏印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