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议局副议长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166东汉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字文理。桓帝时,任太原太守。时小黄门赵津倚势犯法,令郡吏王允不顾赦令捕杀之。有司秉承宦官意旨,奏其罪当弃市,后竟下狱死。
见“缂丝”。
将军名号。西汉武帝时赵充国曾为蒲类将军。见《汉书·武帝纪》。蒲领侯国 西汉元朔三年(前126)置。属清河郡。治今河北阜城县东北。后国除为县。始元六年(前81)又以该县置为侯国,属勃海郡。东汉废。
即“黄世仲”。
中又作仲。相传为商王太戊之车正。其先祖为大费(益)子大廉。
明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明起。万历进士。累迁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天启五年(1625)官至礼部尚书。次年,因忤魏忠贤乞归。崇祯四年(1631)复职,请焚《三朝要典》,恤杨涟、左光斗诸臣。六年致仕。著
?—1232金女真人,字安之。累迁同签枢密院事。宣宗病危,拥哀宗即帝位有功,甚见亲信。正大元年(1224),以原职兼同判大睦亲府事。后被谏官劾以谄佞纳贿及不公等事,出任中京留守,兼行枢密院事。九年,中
即“罕达”。
?—189东汉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桓帝时,为小黄门。灵帝时迁中常侍,封列侯。与赵忠等并称“十常侍”。劝说灵帝聚敛财货,增天下田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公开鬻卖官职,以此备受宠信。灵帝常称:“张常侍是我父
1856—1918清末山西临猗人,艺名元元红。早年习商,遇名伶张世喜,以喉佳荐入祁县戏班学艺。光绪二年(1876)入京搭源顺和班,声名鹊起。十四年掌义顺和班。曾多次入宫演出。二十八年以年老卸任,戏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