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斤山
漠北山名。汉文又作都斤山、于都斤山、郁督军山、乌德健山、尉都犍山、尉都楗山、乌德鞬山、乌德犍山、乌都鞬山、乌罗德健山、乞都军山、野乌笃干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参见“郁督军山”。
漠北山名。汉文又作都斤山、于都斤山、郁督军山、乌德健山、尉都犍山、尉都楗山、乌德鞬山、乌德犍山、乌都鞬山、乌罗德健山、乞都军山、野乌笃干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参见“郁督军山”。
古代祭祀先蚕神之所。《后汉书·礼仪志上》:“祠先蚕。”刘昭注引《汉旧仪》:“先蚕坛高一丈,方二丈,为四出陛,陛广五尺,在采桑坛之东南。”明初不祀先蚕。嘉靖九年(1530)正月,始建坛于京师(北京)北郊
官署名。北齐置,设丞。掌领工匠修理兵器甲胄,隶尉卫寺武库署。修闾氏 官名。《周礼》谓秋官司寇所属有修闾氏,设下士二人及史一人,徒十二人。掌国都城中闾门道路的禁戒。北周亦于秋官府设修闾中士、下士。
又作琅峤。即今台湾南部恒春半岛。《明史·鸡笼传》:“其地北自鸡笼,南至浪峤。”
见“穷理尽性”。
辽置。因在望云川地得名。治今河北赤城县北。属奉圣州。金因之。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省入云州。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封蔡寅为侯国,后改为县。治今河北卢龙县北。属辽西郡。十六国时曾为北方军事要镇。后燕慕容熙大筑城池,以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冀州刺史;北燕高云以尚书令冯万泥为幽、冀二州牧,均镇此
书名。清马振文撰。棠芾书屋诗稿本。记咸丰四年(1854)三月太平军攻克山东临清始末。后附*《粤匪北犯纪略》,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
见“材官①”。
女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司赞之佐。协掌朝见、宴会、赞相之事。唐、宋、金、明历朝沿置。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参见“二十四典”。
一作火儿慎,或误作尔慎。明蒙古部名。源于元代主弓矢的怯薛执事火儿赤、箭筒士。统治者为成吉思汗弟哈撒尔后裔。今作科尔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