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藏院
唐长安三阶教佛寺内专营高利贷之质库。隋三阶教化度寺信行和尚首创。初名无尽藏,取佛法无边,作用万物,无穷无尽之义,意为本利不断滋生之长生钱。唐称无尽藏院。武则天时,三阶教受皇室、勋贵支持,财力充沛,于长安化度寺、光明寺等皆置此院,以质钱赚取利息,为当时佛寺金融业之巨魁。参见“无尽藏”。
唐长安三阶教佛寺内专营高利贷之质库。隋三阶教化度寺信行和尚首创。初名无尽藏,取佛法无边,作用万物,无穷无尽之义,意为本利不断滋生之长生钱。唐称无尽藏院。武则天时,三阶教受皇室、勋贵支持,财力充沛,于长安化度寺、光明寺等皆置此院,以质钱赚取利息,为当时佛寺金融业之巨魁。参见“无尽藏”。
皇宫内供佛弘法处所。隋大业九年(613),炀帝改天下佛寺名为道场。又在扬州造慧日道场。宫中供佛,遂有内道场之称。唐武则天时,长安、洛阳宫中皆置内道场。
俗称大佛寺。在今河北承德市。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平定达瓦齐叛乱后,准噶尔、辉特、和硕特、杜尔伯特四部首领至承德朝觐。高宗为纪念平叛胜利及尊重他们信奉喇嘛教习俗,下令仿西藏三摩耶庙建普宁寺。整个
官名。清末各省咨议局副长官。宣统三年(1909)置。每局一或二人,由本局议员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掌协理全局事务,议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权。
官署名。清代乐部所属二署之一。专司殿廷朝会乐律及舞仪事务。置署正、署丞满、汉各一人。清初沿明制,设教坊司以掌殿廷所用大乐,隶属礼部。官员有奉銮、左右韶舞、左右司乐、协同官、俳长、色长、歌工等。雍正元年
书名。战国楚铎椒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汉书·艺文志》著录三篇。列于《春秋》家。《隋书·经籍志》不载。久佚。或谓湖南
①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南。属汾阴郡。北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分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属蒲州。唐初曾为蒲州治。天宝十三载(754),改为临
486—526或作元义。北魏宗室。字伯儁,小字夜叉。京兆王元继长子。为胡太后妹夫,官至侍中、领军将军。及孝明帝亲政,时太傅、清河王元怿辅政,乃假胡太后诏杀怿,遂与高阳王元雍专权。帝呼为姨父。常直禁中,
1667—1756清安徽当涂人,字容尊,号位山。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罢归。家贫力学,考据经史,讲求实学,并工诗词,尤好寻究舆图方志。因胡渭《禹贡锥指》作会笺及《山河两戎考》,博
1045—1087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祖籍常山(今属浙江)。字质夫。以荫为寿安县主簿、长子县令。元祐初,韩维荐为京兆府教授。复以王岩叟、朱光庭荐为太学博士。卒于官。受学于程颢、程颐,最明于《春
书名。清薛雪著。一卷。共三十五条。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分条记述湿热病的病因、证候、发展变化特点与治疗原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原书已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