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统
僧官名。北魏置,掌管全国比丘尼(尼姑)的事务。
僧官名。北魏置,掌管全国比丘尼(尼姑)的事务。
官名。明正统中,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于内阁东小房办公,称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简称诰敕房舍人,以别于中书科之中书舍人,仍从七品,无定员。参见“诰敕房”。
即“拔都鲁”。
即“班簋”。
书名。清阮元、刘文如辑。七卷。作者认为钱大昕《疑年录》,系随笔偶记之作,致有西汉未列一人,东汉仅有郑玄一人等缺失。乃遍考正史列传所载人物,订其年岁,如史无明文者,则以前后事迹辗转推算,或约计之。如项籍
亦称曷苏馆女真、系籍女真、系辽女真、系辽籍女真、系案女真等。古族名。女真人之一支。辽对居住在辉发河以南(今吉林部分地区和辽宁境内)编入辽籍女真人的称呼。受辽官号,承担兵役、赋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生女真
广东连南、连山两县瑶族村寨名。因居民房屋成排建在山坡上而得名。始见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张若麟《连阳排瑶》残稿。有军寮、马箭、里八洞、火烧坪、大掌岭、油岭、行祥、横坑八排。前五排属连山,后三排属连
?—706唐绛州太平(今山西襄汾西南)人,字仲晔。弱冠举明经。圣历元年(698),为卫州刺史。时为防突厥,发民修城,方秋不辍。他令罢修城之役,使民归农秋收,吏民感之。再迁夏官侍郎、中台右丞,以清干闻名
春秋晋邑,战国属韩,后属秦。又作陉城、汾陉。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左传》桓公二年(前710):晋“哀侯侵陉庭之田。陉庭南鄙启曲沃伐翼”;《史记·白起传》:秦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攻韩陉城,拔
又称行盐法。指食盐行销之法,属*盐法的一部分。历代对食盐的行销程序、行销区域、行销方式等均有具体规定。如金、元、明、清对行销区域有严格划分,称“行盐地面(界)”。元代规定商人向各盐运司(或户部)纳钱,
官秩等级。西汉置。《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千石者,(月各)九十斛。”新莽改为下大夫。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复置。西汉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其他中央机构的副职,皆秩千石。大县县令也有秩千石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