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以长沙、武陵郡置,封吴芮。治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全部、湖北南境小部、广西东北小部和广东阳山、英德以北部分及江西西境一部。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国除为长沙、桂阳、武陵三郡。景帝二年(前155)以长沙郡复置,辖境逐渐减缩。东汉改为长沙郡。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以长沙、武陵郡置,封吴芮。治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全部、湖北南境小部、广西东北小部和广东阳山、英德以北部分及江西西境一部。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国除为长沙、桂阳、武陵三郡。景帝二年(前155)以长沙郡复置,辖境逐渐减缩。东汉改为长沙郡。
1039—1116北宋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字原明。吕公著长子。少学于焦千之、胡瑗等,后与程颢、程颐、张载游。以荫入仕,沉沦下僚,管库近十年。元祐七年(1092),以范祖禹荐为崇政殿说书,擢右司谏。
元人。河平王昔里吉之子。至元十三年(1276)随父起兵叛元。昔里吉被撒里蛮执送朝廷后,往投术赤后王火你赤。元贞二年(1296),随玉木忽尔归降元廷。入朝途中,滞留和林,掠取仓廪,被成宗拘留下狱,因宗王
即“张甫”。
古国名。即“黎②”。
610—662唐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中,累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同撰《晋书》。永徽三年(652),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六年,进中书令。曾
①(1475—1549)明陕西西安后卫人,字彦章。多谋略,精骑射。十六岁袭指挥同知,屡出塞有功,进都指挥佥事充甘肃游击将军。嘉靖间累官大同左都督,加太子太傅。以得将士死力,御俺答,战辄又有功,威名颇盛
约758—约832或770—832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洪度。女。随父入蜀,父亡,入乐籍。知音律,工诗。西川节度使韦皋(一说武元衡)拟奏为校书郎,事未行,但时人亦称女校书。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晚
?—1374明五河(今属安徽)人。泗国公耿再成之子。再成死,守处州,拒方国珍、张士诚有功,擢指挥副使,后改杭州指挥同知。洪武七年(1374)出海捕倭,深入外洋,溺水死。
即缗。又谓苗。为贝币之计数单位。《新唐书·南诏传》:“贝……十六枚为一觅。”详“苗”。
书名。唐李肇撰。三卷。上卷、中卷各一百零三条,下卷一百零二条,每条以五字标题。记载开元至长庆间事,乃续刘《国朝传记》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