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①禁卫军之一。东汉改屯卫为骁骑。晋置骁骑营,以将军领之。南北朝有左右骁骑。清代八旗皆有骁骑营,由各旗都统直接统辖。②禁卫军兵士名。隋唐府兵总称卫士,其隶十二卫及东宫六率者又各有其名。隶左右卫者名骁骑,始于隋炀帝时。清代八旗骁骑营之士兵名马甲,亦称骁骑。
①禁卫军之一。东汉改屯卫为骁骑。晋置骁骑营,以将军领之。南北朝有左右骁骑。清代八旗皆有骁骑营,由各旗都统直接统辖。②禁卫军兵士名。隋唐府兵总称卫士,其隶十二卫及东宫六率者又各有其名。隶左右卫者名骁骑,始于隋炀帝时。清代八旗骁骑营之士兵名马甲,亦称骁骑。
①官名。南朝时诸王、都督、刺史置防阁,以勇略之士防卫斋阁。防阁有*防阁将军,如同朝廷禁卫武官之直阁将军。②色役之一。唐制,凡京师文武职事官皆有防阁、庶仆,以供驱使。五品以上之驱使人称防阁,六品以下之驱
壮族他称之一。流行于广西平果、隆安、田东、马山、扶绥一带。因其地石山陇场甚多,地名多冠以陇称,故名。
1133—1180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张浚之子。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曾任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后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卒谥宣。曾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高四百余丈,周百余里,四面皆高,其中平衍,惟一路可通。《宋史·文天祥传》:南宋景炎二年(1277),为元将李恒所破,收残兵奔循州(治今广东龙川县西南),“驻马南岭”,即此。
即今新疆巴里坤湖。东汉永平十六年(73),窦固、耿忠击匈奴呼衍王于蒲类海,即此。唐时曰婆悉海,或婆悉厥海。元、明作巴思阔、八儿思阔、巴儿思渴、把儿思阔,“婆悉厥”及“巴思阔”等,均为突厥语Bars-K
书名。(1)南朝宋徐爰撰。六十五卷。记南朝宋史事。(2)南朝齐孙严撰。六十五卷。记南朝宋史事。纪传体。已佚。(3)撰者不详。六十一卷。已佚。(4)南朝梁沈约撰。一百卷。其中《本纪》十卷,《列传》六十卷
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72年发现于广东曲江县城西的石峡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北江、东江流域。其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3—1976年多次发掘,揭露面积1660余平方米。遗址分三
即“只孙宴”。
官名别称。即州别驾。南朝宋沛郡太守张畅尝称徐州别驾王子夏为“州端”。别驾以其居州群僚之首,故有此称。
官名。三国吴置。(1)即武昌右部督。孙权分武昌为二部,右部督掌自武昌至蒲圻军事。(2)即“太子右部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