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代国

代国

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所建政权。简称“”。三国魏时,鲜卑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率领下从漠北南迁,居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一带。至其子※拓跋禄官时,划分为三部,尚处于部落大联盟时期,传至其兄子※拓跋猗卢时,总摄三部为一统,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势渐盛。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并获晋所割陉北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等5县,疆域扩大。晋建兴元年(313),以盛乐为北都,修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三年(315),受晋愍帝封为代王,置官属,定刑法,初具国家规模,史称代国。拥有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拓跋郁律时,西并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士马精强,雄于北方,“治兵讲武,有平南夏之意”。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畤(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仿中原之制,始立年号“建国”,置百官,分掌众职,制定法律,规定刑罚,国家进一步制度化。一说代国自此年始。后定都于云中盛乐宫。渐兴农业,屡出兵北击高车,南袭铁弗匈奴等,东自貊,西及破洛那,南至阴山,北尽沙漠,莫不款附,前赵、后燕、前凉等也遣使通好,为其兴盛时期。建国三十九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共传8主,凡62年。淝水战后,前秦瓦解,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乘机复国,旋改称魏。参见“北魏”(529页)。

猜你喜欢

  • 夜郎自大

    成语。典故出自汉代。西汉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遣王然于等出使西南夷,求通身毒国(今印度)。至滇,滇王与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后用来比喻

  • 萨图克·博格拉汗

    ?—955/956喀喇汗王朝可汗,伊斯兰教名为阿布都·克里木。王朝创建者※毗伽阙·卡迪尔汗孙、巴兹尔之子。少年时在阿图什接受伊斯兰教,父死,嗣位。在圣战者支援下击败其叔父卡迪尔汗奥古尔恰克,占领喀什噶

  • 板申

    即“板升”(1293页)。

  • 剌儿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拉拉卫,并将刺山卫作拉拉山卫。

  • 安世荣

    1812—1837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字庭柱。土司安正隆之子。道光十六年(1836),承袭西昌(今四川西昌市)河东长官司兼河西抚夷理民司及土千总职。曾亲帅土兵镇压凉山彝众,清廷赐戴花翎,授协镇都督府衔。

  • 成汉

    十六国之一。又称大成国。西晋永安元年(304)始建国。晋惠帝元康八年(298),频岁大饥,※ 賨民(一称巴氐)※李特等率流民数万家就谷汉中,遂入巴蜀,居于巴西宕渠。因随军征讨赵廞叛乱有功,拜宣威将军、

  • 哈喇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为“喀什噶尔所属山川”。《西域水道记》作哈喇库勒。《西北边界图地名译汉考证》作喀喇库里。即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东北部帕米尔高原上的喀拉湖。

  • 迦龙

    珞巴族部落名。藏族称之为“丁珞”,门巴人称“莫玉珞”,西方文献称“阿波尔”。传说其祖先与藏族祖先为兄弟,向南迁移时,因路程遥远,粮食吃完,把写上文字的牛皮也吃掉,所以至今无文字。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米林县

  • 客列亦惕

    即“克烈”,为复数。参见“克烈”(985页)。

  • 元文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元年(1328)九月,迄至顺三年(1332)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张起岩、王结、欧阳玄、成遵、谢端、苏天爵等与泰定帝、明宗、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