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信牌

信牌

金代牌符。又称递牌。初,女真人尚无文字,诸部长各刻信牌,交互驰驿。至完颜杨割(盈歌,1053—1103在位)时,采用完颜阿骨打建议,禁诸部擅制牌号,自是号令乃一。完颜阿骨打建国后于收国二年(1116)九月,始制金牌,后又有银牌、木牌之制。以金牌授万户,银牌授猛安,木牌授谋克和蒲辇(蒲里衍),以示功赏。金朝接待宋朝使臣的接伴使均佩银牌。另一类为遣使传递文书的信牌。大定二十九年(1189),定制,递送皇帝敕书用朱漆金字牌,递送尚书省文书用绿油漆红字牌。周燀《北辕录》载:“银牌牌样如方响,上有蕃书‘急速走递’四字,上有御押,其状如‘主’字之法。“范成大《揽辔录》亦说“上有番书‘准敕急递’字及阿骨打花押。”1976年俄国远东滨海地区赛金古城155号遗址出土的金代银牌为圆角长方形,长22.2厘米,宽6.5厘米。上端有一圆孔系穿。穿下有双钩行书御押,其字形确实如汉字“主”。接着有三个双钩楷体女真字单词,依次为“国之诚”即国家有诚意,讲信用的意思。金牌、木牌的形制当大致与此相仿。

猜你喜欢

  • 圪儿海

    即“乞儿诺尔”(123页)。

  • 青山

    山名。位于今辽宁义县东北。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氏首领慕容廆以辽东僻远,徙居徒河之青山。惠帝元康四年(294),始移于棘城(今义县西北)。

  • 敌烈八部

    见“敌烈部”(1882页)。

  • 达赖喇嘛六世

    见“仓央嘉措”(321页)。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 酉阳杂俎

    书名。唐代段成式撰。前集20卷,分玉格、贝编、尸穸、诺皋、动植等30篇。续集10卷,分贬误、寺塔等6篇。琐闻杂事,分类记载、道佛人鬼、灾祥灵异,无不具备。体例略似西晋张华《博物志》,而内容则较繁杂奇兀

  • 笳管

    即“觱篥”(2547页)。

  • 只儿斤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朱力斤、只里斤、只里吉。为※克烈分部之一。12世纪末13世纪初,王罕为克烈部长时,该部以合答黑吉(《史集》作曲克把阿秃儿)为首游牧于合刺温·只敦与赤乞儿·主勒古儿一带。以勇敢善

  • ①见“可汗”(491页)。 ②即“伊伐于虑鞮单于”(813页)。

  • 栖林

    旧时鄂伦春族的他称。亦称麒麟、齐凌、乞林、奇勒尔等。来源有三说:一说因清代鄂伦春族与别族商贾互市地点名齐凌而得名,音转为“麒麟”;二说因其散处大、小兴安岭中以捕猎为业,与“林木中百姓”、“树中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