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卜六阿歹

卜六阿歹

明代瓦剌贵族首领。亦作阿歹·卜六。养罕王(一说又称小列秃王)之子。有的汉文史籍也称其为小列秃王。出身于绰罗斯家族。驻牧哈密北把思阔(巴里坤)之地。弘治八年(1495)七月,父死后,袭太师位。十一月,遣弟卜六赛罕王至甘肃巡抚许进营,商议联兵击吐鲁番事宜。与其堂祖(一说为叔)孛罗罕断土鲁番东援驻哈密守将牙兰之道,使牙兰孤立无援,弃城而遁,明军得以收复哈密。继率兵败土鲁番头领克克可失于也先帖木儿之地。正德十二年(1517),因土鲁番攻肃州,应甘肃守臣陈九畴之约,率众袭破土鲁番三城,杀掳万计,以功受明廷赏赐。次年,贡驼马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因屡遭土鲁番袭击,兵败,并受喀尔喀逼迫,陷于困境,向明廷请求迁往莽来川(今青海贵德西南),与驻牧其地的另一瓦剌首领奄克同住,明廷疑其有诈,不许入关。一说其即是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剌祖翁郭楚,或谓其父布拉台吉。

猜你喜欢

  • 完颜

    金大臣。本名阿里剌。女真族。完颜氏。隶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司属司。世宗大定十年(1170),以皇家近亲,充东宫护卫,转十人长,授御院通进。二十四年(1184),从世宗幸上京。翌年,迁符宝郎,进吏

  • 格埒克巴木勒

    ?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凌布木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袭札萨克辅国公。雍正十一年(1733),以所属巴尔呼人由塔尔巴哈台遁俄罗斯,统

  • 蒙古勒

    土族语音译,意为“蒙古人”。青海省互助、大通及甘肃省天祝一带土族的自称。参见“土族”(63页)。

  • 秃巴思

    即“秃巴”的复数(1082页)。

  •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黑龙江界约》,习称《尼布楚条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首席全权大使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

  • 蒙古族骑射赛

    蒙古族传统运动项目。中国古代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精于骑射,《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战国初,赵武灵王为防备匈奴南下,改革军制,提倡“胡服骑射”,军威大增。唐代诗人高适《营州歌》

  • 钵阐布

    又作钵掣逋。藏语音译,意为“高僧”、“大德”或“大和尚”。《新唐书·吐蕃传》载:“钵掣逋者,虏浮屠豫国事者也。”白居易亦谓“吐蕃宰相沙门钵阐布。”钵掣逋又是一种官职名称,为吐蕃王朝掌管政务的僧人。地位

  • 沙木蒙

    清咸丰年间新疆喀什噶尔农民起义领袖。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爱里克庄人。咸丰四年(1854),因不堪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自称玉素甫和卓后裔,率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发动起义,攻打附近军台,杀

  • 伊卜拉欣·土库曼伊利克

    ?—1158※东部喀喇汗王朝可汗。1128—1158年在位。阿赫马德子。父死嗣位。继位后困于葛逻禄和康里的侵袭、掠夺,1134年(西辽康国元年),请求※西辽王朝菊尔汗※耶律大石保护。耶律大石趁机占领其

  • 僾尼

    族名。哈尼族。系汉族对哈尼族中称雅尼、觉围、觉交的称谓。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及澜沧等地。参见“哈尼族”(16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