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岗里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传说中的人类发祥地。西盟地区佤族把“司岗”解释为石洞,“里”即出来,意为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此洞在西盟县以西约25公里的巴格岱(今在缅甸)附近的山上,据说不仅人从此出,而且佤族生产和生活上许多东西以及一些习俗都是从那里带来的,还交织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佤族还把它视为“圣地”,解放前每年都剽牛祭祀。在沧源一带的佤族,则把“司岗”解释为葫芦,盛传人最早是从葫芦里出来的。这一传说,多年来一直被研究佤族的有关学者所重视。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传说中的人类发祥地。西盟地区佤族把“司岗”解释为石洞,“里”即出来,意为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此洞在西盟县以西约25公里的巴格岱(今在缅甸)附近的山上,据说不仅人从此出,而且佤族生产和生活上许多东西以及一些习俗都是从那里带来的,还交织着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至今佤族还把它视为“圣地”,解放前每年都剽牛祭祀。在沧源一带的佤族,则把“司岗”解释为葫芦,盛传人最早是从葫芦里出来的。这一传说,多年来一直被研究佤族的有关学者所重视。
见“恰域万户”(1725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宗贝子旗。雍正三年(1725)置。和硕特台吉瑚鲁木什曾孙固山贝子车凌敦多布族裔。以丹巴为札萨克,掌旗务。下分设佐领6。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
商号名。清道光(1821—1850)末年,山西潘姓在内蒙古土默特旗萨拉齐开设的皮革商店。初主要经营生牛皮兼营车马、挽具、鞭梢、绳套及小件农具,后制作水、旱靴以熟牛皮制作,兼有防水、防冻性能,故一时成为
明代傣族土司。正统十四年(1449),析※干崖宣抚司地置。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莲花山。时干崖宣抚司刀怕便为宣抚,朝京师,赐名思忠,以其子刀思效为副宣抚,居盏达。虽为干崖宣抚司之贰,然自相承代。明末,
?—496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广香子。初任北部镇将军郡事。南齐建元二年(480),受齐封为征虏将军、武都太守。父卒后于永明元年(483),被齐封为沙州刺史、阴平王
即“吴添半”(1076页)。
见“诸抹”(1951页)。
见“医巫闾山”(1063页)。
官名。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浑邪王部数万人降汉,次年,汉处之于西北边五郡故塞外,因其故俗,设置属国,汉朝政府派属国都尉领护。西汉共设安定、天水、西河、上郡、五原、张掖和金城七属国,汉朝政府各派
见“达密里部”(7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