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哈尼族经营水稻耕作的方式。云南不少山地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首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并别具特色。史载,明初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头人,曾授予土官职务。清嘉庆《临安府志·土司志》描绘其耕作情景:“依山麓平旷处,开凿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极,蹑坎而登,有石梯蹬,名曰梯田,水源高者,通以略彴(卷槽),数里不绝。”选择土质好、水源充沛而向阳的坡地开田。田埂从下而上堆砌,因黏土掺和石块填筑,再精心抿挫,使其整齐牢固,不漏水,不溃决。水源多引自山巅,沟渠自山顶而下,依次灌溉,节约用水。耕作较精细。产量较高。民间流传着:“翻犁冬田不过年,来年谷子堆成山”,“三犁三耙才下种,田平泥化才插秧”、“三年一换种,不栽白水秧”等生产经验的谚语。

猜你喜欢

  • 宰牙气

    明代蒙古官名。蒙古语音译。协助领主管理部落内外事务。王士琦※《三云筹俎考》称:“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好人”,蒙古语音译为“赛音库蒙”(赛音洪),意为大官、贵人、上等人,亦作“

  • 武都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又称白马氐道。东汉以武都县改置(一说西汉初即称武都道),属武都郡。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三国时复为武都县。为氐人发源地之

  • 怀宁马氏宗谱

    回族族谱名。明成化二年(1466)由马依泽氏之二十代裔孙、骠骑将军马义奉旨修撰。四年(1468)完成。后经多次续修,最后一次为光绪二年(1876)。凡15卷,卷首1卷。记马氏回族始祖马依泽于宋建隆二年

  • 和鄂尔勒克历史

    书名。作者不详。原著为托忒文。约成书于18世纪中期。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原民族研究所及新疆大学历史系部分研究人员在和静县考察时取得。书中对土尔扈特西迁、四卫拉特构成、喇嘛

  • 可汗浮图城

    见“金满城”(1476页)。

  • 者线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云南行省境内土司统治机构之一。泰定四年(1327)应八百媳妇土官之请置。治者线(今泰国清盛)。设木安、孟杰二土府隶属之。授乌撒宣慰司官你出公及当地土官招南通并为宣慰使都元帅,以南通子、侄分知二府事。

  •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

  • 朱古

    藏语“Sprul pavi sku”(朱贝古)的译称,意为“化身”,又译作“活佛”。此名唐吐蕃时已有,但仅系对赞普神化的誉称。元初西藏噶玛噶举派开始实行“化身”转世继承制,即推选一幼子为前辈上师的继承

  • 明安穆昆

    即“猛安谋克”(2077页)。

  • 宋葛

    即“完颜永功”(1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