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附牧额鲁特前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附牧额鲁特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塔米尔河北岸。东至鄂罗固坦接土谢图汗旗界,西至噶吉图接赛音诺颜汗部左翼左末旗界,南至噶尔噶图接额鲁特旗界,北至库克和硕接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噶尔丹同祖弟丹津之孙,号丹津阿喇布坦,初与噶尔丹聚牧于阿尔泰之科布多,噶尔丹深倚任之,寻与之异。康熙四十一年(1702)来归,封多罗郡王。次年以所属编旗,授札萨克。子车棱旺布、色布腾旺布相继袭。乾隆十三年(1748),色布腾旺布嗣子朋素克降袭固山贝子。四十六年(1781)诏世袭罔替。

猜你喜欢

  • 国师

    帝王对僧人的封号,亦为僧官名。意为“国人之师”。此称源自印度佛教,北齐时传入中国,文宣帝曾封高僧法常为“国师”。隋、唐至元、明、清均沿用之。隋封佛教天台宗领袖智,唐封禅宗领袖神秀,蒙古

  • 西戎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 放花灯

    布依族妇女旧时占卜术。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法:每年七月十五日夜,布依族姑娘们各带一只碗,内装菜油及灯芯,成群结队到河边溪旁,点燃灯芯,把油灯放入河中,任其随水飘流,各自看准自己的花灯流逝的方向,如

  •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

  • 乌延蒲辖奴

    约1102—约1162金将领。速频路星显河(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人,后改隶曷懒路。女真族。乌延氏。猛安忽撒浑子。袭父猛安谋克,拜宁远大将军。天德二年(1150),授陈州防御使。贞元元年(1153),

  • 和士开

    524—571北齐大臣。字彦通,清都临漳(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人。其先世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一说原属鲜卑素和部,后西徙。一说原为西域胡人,后赐姓素和。仪州刺史和安子。幼聪慧,选为国子学生。天保(5

  • 册盖

    见“哀册”(1717页)。

  • 火里秃麻起义

    成吉思汗时期秃麻(马)部人的大规模起义。成吉思汗建国后,秃麻部首领带都剌·莎合儿降附于蒙古国。其后,巴阿邻部豁儿赤那颜被获准到秃麻部挑选30名美女,激起秃麻人反抗,将其扣留。太祖十二年(1217),成

  • 札恩达勒

    达斡尔族的一种民间歌曲。达斡尔语音译,山歌之意。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歌词不固定,多为触景生情,即兴吟唱。又往往不唱词,只用“讷依哟”等虚词填充。由于散居,各地区曲调也不尽相同。曲调高亢、悠扬,

  • 赛朵呼图克图五世

    见“耶喜图丹旺秀”(1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