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与拓跋部保持岁时朝贡,即政治上交聘或从属,经济上交换之关系。拓跋珪后,随着北魏国势壮大,兼并的部落日益增多,大都逐渐转为※内入诸姓,变成编户齐民。附:四方诸姓(三十五姓)表:
|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原姓氏 | 后改姓氏 |
| 宇文 | 宇文 | 渴侯 | 缑 |
| 慕容 | 慕容 | 叱卢 | 祝 |
| 茂眷 (茙 眷) | 茂 (戎) | 和稽 | 缓 |
| 宥连 | 云 | 冤赖 (菟 赖) | 就 |
| 纥 豆 陵 | 窦 | 嗢盆 | 温 |
| 侯 莫 陈 | 陈 | 达勃 | 褒 |
| 库 狄 ( 厍 狄) | 狄 | 独孤浑 | 杜 |
| 太 洛 稽 | 稽 | 贺兰(一说 与贺赖同) | 贺 |
| 柯拔 | 柯 | 郁都甄(郁 原甄) | 甄 |
| 尉迟 | 尉 | 纥奚 | 嵇 |
| 步 鹿 根 | 步 | 越勒 (勤) | 越 |
猜你喜欢
杨善
?—1648清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瓜尔佳氏。世居苏完地方。音达户齐墨尔根次子。初以祖父归附功,授备御世职。太宗即位,列十六大臣,掌镶白旗。天聪元年(1627),擢巴牙喇纛额真。三年,随军征明北京,同
温真
即“嫩真”(2482页)。
洮尔河卫
见“塔儿河卫”(2159页)。
梅山蛮
唐宋时对居住在邵州一带的瑶民称谓。据《宋史·蛮夷传》:梅山蛮“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同书《蔡奕传》亦云“潭、邵间有上下梅山,……徭人居之”,故名。唐时多从事狩猎和
兴国城
古地名。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东汉初平(190—193)中,略阳氐帅阿贵据此筑城称王,有众万余。建安十六年(211),与百顷氐王杨千万从马超反曹操。十九年(214),曹操将夏侯渊进围兴国,阿贵被击灭,杨
伽舍罗逝
见“朅槃陀”(2284页)。
岭表
古地区名。泛指大庾、都庞、骑田、萌诸、越城五岭以南地区,故亦称岭南或岭外。
罗布桑旺札勒
清代蒙古族著名僧人。曾到青海塔尔寺拜松巴堪布为师。后返内蒙古,为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雍正三年(1725),主持建两寺:一名罗汉寺,内塑有十八罗汉像,塑工精巧,形态逼真;二为法禧寺,是汉藏混合建筑形式,
吉利吉思
古族名。元明时对柯尔克孜族先民之称呼。又译乞儿吉思、乞咬契、怯里吉思、纥里迄思等,蒙古语复数形式为乞儿吉速惕。汉称坚昆,魏晋称结骨,唐称黠戛斯,辽称辖戛斯,宋称黠戛司。居地在谦谦州以北的叶尼塞河流域,
厥稽部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原居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县境)西北,隋炀帝初征高丽,其首领突(度)地稽率勾使来、窟突始、悦稽蒙、赵羽、步护赖、破爰、步括利等8部千余家(一作胜兵数千)附隋,迁居柳城(今辽宁朝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