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国论勃极烈

国论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国论”意为“国”, “勃极烈”意为“官长”,合为“国家级的官长”之意。在勃极烈系列中是级别较高者,仅次于都勃极烈和谙版勃极烈。《金史·国语解》谓:“尊礼优崇得自由者。”类似汉官制的三师、三公及宰相之类。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四勃极烈共掌国政,为其中之一,国相完颜撒改首任此职。后完颜杲、完颜宗翰等人皆曾任此职。天会十年(1132)四月,金太宗调整诸勃极烈时,此职又分左、右二种,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相当左丞相),完颜宗翰为国论右勃极烈(右丞相)。此职还与忽鲁勃极烈或乙室勃极烈合称而为国论忽鲁勃极烈或国论乙室勃极烈,如收国元年十一月,撒改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阿离合懑为国论乙室勃极烈。天眷元年(1138),颁行汉化官制后废止。

猜你喜欢

  • 都播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都波。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南,西连坚昆,南接回纥。内分3部,即都波、弥列、哥饿支,自相统摄。唐贞观二十一年(647),随骨利干通使于唐。其俗结草为庐,无牛羊,不知耕稼,地产百合草

  • 党坝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其祖阿丕原为杂谷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土舍杂旺随清军征金川有功,授长官司,嘉庆元年(1796),土司根噶斯丹增姜初,曾随军镇压苗众。土司尔拉瓦死后

  • 刘三妹歌仙传

    壮族传说历史人物传记。一篇。明末清初张尔翮撰。作者在康熙二年(1663)清明节游浔州(今广西桂平)西山时,访仙女寨杨氏老人(时年80余)后而作。内容记述刘三妹(亦名刘三姐)的祖籍、身世及讴歌故事。为研

  • 崇青

    蒙古族习俗之一,以青色为神圣、高贵、兴旺的象征而尊崇之。与蒙古人对天、地之崇拜有关。青天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崇高无上之主宰,称之为“腾格里”(长生天),遇事“必托着长生天的气力”,无一事不归之于天,故天之

  • 河陇吐蕃占领区

    指唐代吐蕃在河西、陇右侵占的地区。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东去长安平乱,河西空虚。吐蕃乘机攻陷兰、河、廓、鄯、洮、岷、秦、成、渭等陇右诸地,继取凉、瓜、甘、肃等州。建中二年

  • 席力图呼图克图九世

    约1794—1875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七世、八世年幼而卒,被寻访为转世灵童之一,经在西藏金瓶掣签选定为八世转世灵童,并在西藏学经。嘉庆二十三年(181

  • 班禅七世

    见“丹白尼玛”(377页)。

  • 阿拉坦敖其尔

    1884—?近代蒙古政客。汉名金永昌,字勋卿。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蒙古族。1916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书。1925年初任北平蒙藏学校校长,因推行北洋军阀的政策,取消蒙藏学校的官费,不久被学生

  • 《慈悲道场忏法》西夏文译本

    西夏译佛经。汉文本传为南朝梁代诸僧著,10卷。题款记皇太后梁氏和大明皇帝(惠宗秉常)御译。木刻梵夹本。有西夏时期御制序。前有忏法本事图,绘梁武帝妃郗氏化蛇、升天事,上有西夏文注释。存卷1及卷3—10。

  • 毛南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原称“毛难族”,1986年6月国务院批准改今名。人口71968。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下南两个乡境内,另有少部分散居在河池、南丹、都安、东兰等县(市)。其居住地区曾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