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本曲

大本曲

白族民间曲艺。约产生于明代。是在白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时由一人说唱,一人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变化。曲调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者加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活动,已具有戏剧的萌芽。唱本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本,唱词有“花”、“油”、“捞”、“茵”四大韵和许多小韵。演唱时夹用汉语和白语。演唱内容有的取材于民间故事,如《美人石》、《辘角庄》、《兰季子会大哥》等;有的取材于汉族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卖身》、《秦香莲》等。多在农闲或民族节日夜晚演唱。

猜你喜欢

  • 祭家堂

    德昂族个体家庭的祖先崇拜形式。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一带。每年小祭两次,若修房建屋则大祭。祭时,备米、饭各7碗,每碗上置铜钱3文,草烟、茶叶各7堆,铁7小块,纸旗14面,鲜花14朵,盐1团,衣服1套,水

  • 哲布尊丹巴一世传

    书名。传记体著作。①罗卜藏普棱列著。他是哲布尊丹巴一世之弟子,称扎雅班第达活佛。以年为序,记叙哲布尊丹巴一世自1638年至1702年的行事。是第一个记叙者,哲布尊丹巴一世生平的作者。初从蒙文写成的,木

  • 西伯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勐乌土把总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清通典》载:“云南土把总五十五人,曰勐乌一人。”《清文献通考》载:“勐乌土司,在普洱府边外。”明成化年间(1465—1487),宣慰使※三宝历代曾命其子三凯冷食邑于

  • 绥远后山牧厂局

    清末绥远垦务机构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三十日成立,专门办理后山八旗牧厂地垦务事宜。放垦土地共达3000余顷。后停办。民国二年(1913)复设,更名“后山八旗牧厂垦务新局”,主要清理民欠荒价

  • 德荫堂集

    书名。清阿克敦撰。全书14卷。成书于乾隆朝。内容多为有关清史的著述。惟卷13《初使准噶尔奏》,卷14《再使准噶尔奏》为作者于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三年(1738)先后两次往伊犁会见噶尔丹策零的疏

  • 洛垒云端

    见“罗垒云端”(1419页)。

  • 钦顺皇帝

    见“耶律李胡”(1312页)。

  • 卧有克衣

    即“敖约克”(1795页)。

  • 长乐

    后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年号。399—401年,凡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