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彝
见“阿灵泼”(1209页)。
见“阿灵泼”(1209页)。
约1890—?傣族起义领袖。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勐龙区人。傣族。原为武术教头,以教授武术之便,广结乡人,于傣历1275年(1913)聚众四五千人于曼纳囡,上书要求勐龙土司减免官租,并领导群众组成农民武装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云麾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副使,适因南海风阻,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大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于翌年分乘两船赴日兼护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入疆部队。1937年45月间,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四五百名指战员挺进甘新交界处的星星峡,被当时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盛世才安顿于迪化(今乌鲁木奇)市郊,整编为一个总队,对
见“于越”(58页)。
?—1755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赫舍哩氏。大学士希福曾孙。雍正元年(1723)进士,授庶吉士,散馆编修。十二年(1734),充日讲起居注官,迁侍讲。十三年,命在尚书房行走。乾隆元年(1736),转
明代甘南卓尼土司先世。藏族。卓尼始祖噶·伊西达吉后裔。噶吉子。受命管理土司政务。明正德三年(1508),应邀赴北京朝觐明帝。因在汉藏边界护政传法,为明朝兴盛谋益,以功受嘉赏,赐姓名杨洪。奉命继续护持汉
885—926五代后唐皇帝。923—926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长子。生于晋阳宫,小名亚子或亚次。晓音律,习《春秋》,通大义,善骑射。乾宁二年(895),随父讨邠州王行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调云南大理府张起朝从征※月鲁帖木儿(蒙古族),留镇建昌(今西昌市),授威龙州(治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土知州。永乐二年(1404),改为威龙长官司,以张氏为长官
1497—1557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藏族。《增续正法源》佛教史(又称《宝天成教史》、《袞却伦珠佛教史》)作者。该书分两部,第一部为袞却伦珠所作,第二部为桑结彭措(1649—?)所作。全书228页
见“俟吕邻部”(1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