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尼玛都伦

尼玛都伦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轮流赠送”。一作尼玛杜兰。鄂伦春人分配生活用猎品的一种方式。因地区不同,以此方式所分的猎品稍有差异。居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生活用皮张采用此法;住在黑龙江省逊克县境内的,则主要适用于狍子、鹿和犴肉的分配。其方式有两种:一是若三人同猎,甲猎到一只狍子,乙丙无所获,则给乙;乙再猎到,如丙仍未获,则给丙;丙猎到给甲。如此循环往复。若是一人打的多,同猎者皆未打到,最后一份才能归己。二是单独出猎,某猎手打到一只狍子,正在剥皮,被另一个未打着的猎手遇上,即给对方;或让对方剥皮,剥完分给他一大半。如相遇时皮已剥完,肉已驮在马上,即不按此法分配。此法民国初期尚盛行,伪满时期逐渐减少,有的地区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还存在。居住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也存在类似的分配制度。

猜你喜欢

  • 延熙

    后赵海阳王石弘年号。334年,凡一年。

  • 尕玛拉德

    明代青海玉树囊谦根蚌寺住持。藏族。第十五代囊谦王洛周加宝之弟。万历三十二年(1604),赴藏拜见黑帽系十世活佛却英多吉,被承认为“功德自在宣抚国师”。兄洛周加宝卒,摄王位。因康区白利土司顿悦多吉捍卫本

  • 刘志直

    西夏大臣。夏仁宗时(1140—1193)官翰林学士、武功大夫。乾祐元年(1170)正月,奉使贺金国正旦。工于书法,且善制笔,取西北地区所产之黄羊尾毫为笔,国中多效之,遂以为法。

  • 达诺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依管辖百姓多少,分“日用不聋”(大头人)、“十格日尼”(二头人)、“瓢约”(小头人)。彼此无隶属关系,均隶於土司,其升降取决于土司是

  • 静安寺碑

    辽代契丹大字、汉字碑。全称“大辽大横帐兰陵郡夫人建静安寺碑”。碑立于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大明城)之静安寺,寺早湮,碑尚存。原碑未确记所立年月,从碑铭中看,大致在辽道宗咸雍八年(1072)。碑额题全

  • 旺国崖

    金代山名。参见“镇安公”(2510页)。

  • 拔里速

    亦作“拔离速”。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角 戏者”。金代有以命名者,如※完颜银术可之弟名拔离速。

  • 尚白

    蒙古族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居住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与白色有不解之缘,以游牧为业,牧放白色的羊群,食用白色的奶和奶制品,住白色的毡帐,穿白色的羊皮袄,使他们对白色产生亲切敬爱之感,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

  • 习古乃

    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

  • 狗加

    夫余国的官号。详见“加”(6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