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傈僳族对村寨的统称。指为一群血亲关系相近的人们共同体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前云南怒江等傈僳族地区在家族联合基础上形成的村寨组织。村寨名称往往以自然环境的特征、某种植物或人们的活动情况而定。规模大小不等,大的达百户,小的只有一二十户。每个村寨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组成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以一个氏族内的一个大家族为单位组成;②由一个氏族内的两个或多个家族联合组成;③由数个不同氏族的家族混合组成,这种村寨实际上已成为以地域和血缘纽带为联系的村落公社(即农村公社)。各村寨均有公共山林、猎场、荒地及墓地,本村寨成员均有权开垦和使用。同一村寨成员间有互助协作的义务,特别是在向土司缴纳贡礼,村社间发生械斗时,其互助协作关系更为突出。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公认的头人(傈僳语称“实扒”或“搓吾”),而较大的村寨则在几个家族中公推一个威信较高的人担任头人。由于村寨成员有经济上享有的自由平等以及各家族组织相应的独立,头人的形成,往往既不能靠世袭,也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沿袭传统习惯,拥戴颇有众望的长者充任。在历史上,由于这种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村寨组织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傈僳族地区较大的统一政治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 特格

    通古斯语音译,意为“住在原地不动”或“在河边住下的人”。旧时鄂伦春人与从事狩猎的鄂温克人对对方的一种称呼,皆不用作自称。鄂伦春人均自称鄂伦春,而称居住额尔古纳河旁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为特格;使用驯鹿的鄂

  • 格松曲渣

    清西藏察木多呼图克图、代理春科土司。藏族。其姊为已故春科土司降色卜落妻,死后无嗣,当地僧俗推其以姻亲身份暂行代管春科土司,为春科寺寺主。因知高日土司无能,将其印信窃回察木多。光绪二十九年(1903),

  • 夜落纥密礼遏

    ?—983宋代甘州回鹘可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即位。与宋朝关系密切,甥舅相称。常以骆驼、名马、珊瑚、琥珀献于宋。五年(980),遣使裴溢的等人贡方物,受到宋太宗的器币回赐。在位凡8年。

  • 仆散浑坦

    金大臣。蒲与路(治今黑龙江克东县)挟懑人。女真族。仆散氏。有勇力,善骑射。年16,随父胡没速从征。初授修武校尉,为完颜宗弼(兀术)扎也。天眷二年(1139),与宋将岳飞对阵,败宋护粮饷军。皇统九年(1

  • 糺邻

    ①见“耶律仁先”(1307页)。 ②见“萧奉先”(1995页)。

  • 西寿监军司

    参见“保泰军司”(1683页)。

  • 扶桑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东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扶桑在东,日所出,《山海经》谓“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日所出也”,以扶桑泛指东方,故以此名之。位于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东。凡东方诸族

  • 官票

    见“省票” ②(1626页)。

  • 康萨卫

    见“行子卫”(823页)。

  • 伯锡尔

    ?—1866清末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嘉庆十八年(1813),袭父爵为郡王衔札萨克贝勒。道光三年(1823),晋多罗郡王。二十六年(1846),献私垦土地安置屯民。同治二年(1863),协助地方官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