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挞马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辇氏部落联盟痕德董可汗前,耶律阿保机曾任“挞马狘沙里”,由于其势壮大,已由其职“参预部族事”(卷73)。建国后,曾一度取消此称号,改以侍卫司,或护卫司代替。辽景宗保宁三年(971)九月,“又以潜邸给使者为挞马部,置官掌之。”(卷8)据《百官志》,契丹于北面诸帐官中,在渤海帐司下,还设有“渤海挞马”,辽圣宗统和元年(983)正月,“渤海挞马解里以受先帝厚恩,乞殉葬,诏不许。”(卷10)金代沿袭其职,《金史·百官志》称:“挞马,随从也。”于诸※谋克、诸※乣、诸※移里堇司、诸群牧所等机构中皆置,诸群牧所挞马定员16人。

猜你喜欢

  • 旧时仫佬族宗族组织名称。存在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于各大姓之中。聚族而居,不相混杂,拥有一定公产(蒸尝田或公共耕地),由各户轮流耕种,上缴部分用作清明“祭祖”及“会款”之用

  • 本义必用经

    蒙文史籍。音译《楚哈勒·赫热格勒格奇》。呼和浩特喇嘛学者锡埒图·固什·却日吉著。约成书于1587—1620年间。内容可分为四部分:(1)佛陀生平及其学说,佛教学说史,佛教各支各派及其共同点。(2)宇宙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二世

    1724—1758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二代活佛。法名罗布藏丹彬多密。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七世。孛儿只斤氏。※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曾侄孙,第四代土谢图汗惇多布多尔济子,和讬辉特部

  • 阿拍

    拉祜语音译,意为“放工”。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雇工的称谓。雇工分长工(拉祜语称“卧结”,意为“奴仆”)和短工(拉祜语称“戛八”,意为“帮工”)两种:长工除与主人一道参加农间劳动外,还要担负砍

  • 略太

    珞巴族苏龙部落方言音译,旧时巫术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由于某种原因双方结下不解之仇时,为达到暗中伤害对方的目的,一方便设法收集对方身上的头发、指甲、破衣服布片、饰物及脚踩过的泥土

  • 大宗正府

    元代掌理刑政之官署之一。世祖至元二年(1265)置。仁宗时改为宗正府。顺帝至元元年(1335),复为大宗正府。置札鲁花赤(断事官)若干员,会决庶务,以宗王为府长,余皆御位下及诸王之有封国者充任。亦有怯

  • 岛夷志略

    书名。元汪大渊撰。二卷。至正(1341—1368)中,作者附贸易商船出海,历数十国,纪所闻见成此书。内容多亲历手记,对诸国山川险要,方域疆里、民情习尚和各类物产记述颇详。所记罗卫、罗斛、针路诸国,多为

  • 马古禄班

    ?—1895清末撒拉族、回族反清起义首领。青海循化(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平民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比西麦干率众起义,围攻循化城,兵败,被执送兰州杀害。参见“河湟事件”(

  • 石笏尔伯克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 僾尼

    族名。哈尼族。系汉族对哈尼族中称雅尼、觉围、觉交的称谓。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及澜沧等地。参见“哈尼族”(16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