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昆明夷

昆明夷

古族名。亦称昆明人、昆明蛮、简称昆明。昆明亦作昆弥、昆㳽。汉代西南夷的一支,属氐羌系统。《通典》、《太平寰宇记》等称其地为昆弥国(或昆㳽国)。主要分布于昆明池(亦作叶榆河,今洱海)周围山区。此外,东至滇池(与滇国为邻)、夜郎西部(今贵州西部),北抵越嶲郡(今四川西南),西达澜沧江,南及哀牢山区亦有分布。该族群以编发为特征。西汉时,以游牧为业,“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元狩(前122—前117)初,汉武帝遣使通身毒(今印度),受其阻而归。元狩三至四年(前120—前119),汉武帝为征讨该族,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西南开凿“昆明池”,以习水战。元鼎六年(前111),司马迁奉使进入其地。元封二至四年(前109—前107),汉武帝遣郭昌、卫广等率巴蜀士数万人往击之,旋将该地并入新设的益州郡管辖。东汉后,兼事农牧,逐渐定居,形成大姓邑落。建初二年(公元77),邪龙(今云南巍山)首领卤承助汉击杀哀牢王类牢,受封为“破虏傍邑侯”。魏、晋时,成为南中的主要族群之一,与“”并称为“大种”和“小种”。诸葛亮曾征发其部分劲卒入蜀军,号“飞军”。唐中朝以后,称为“乌蛮”,与今彝族等有亲缘关系。

猜你喜欢

  • 也不干

    ①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庶子※阔列坚曾孙。河间王忽鲁歹之子。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从北安王那木罕出镇漠北,驻军塔密儿河。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反,密遣使约其同举兵,使者为枢密院副使土

  • 元法僧

    北魏宗室。鲜卑元氏(拓跋氏)。淮南王※拓跋他孙,江阳王钟葵子。自太尉行参军稍转通直郎、宁远将军、司徒等,位至益州刺史。杀戮自任,威怒无恒。州内人士、王贾诸姓,皆召为卒伍,于是合境皆反,梁朝遣将张齐攻逼

  • 西夏须知

    书名。1卷。宋刘温润撰,已佚。本书为内殿承制,鄜延都监刘温润守延州时编录西夏境内杂事,凡15条目。清代已非全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

  • 回族花儿

    回族民歌。别名“少年”,又称“野曲”、“山曲儿”。起源于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流行于甘、宁、青、新疆回民地区。约产生于元代(一说为明代),是当地回族吸收西北其他各族的“花儿”艺术形式,创造的一种民

  • 番兵

    藏军俗称。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所辖藏族土兵。初按种“马岗地”(意为军差地)派兵,兵民不分。乾隆五十八年(1793)规定仿八旗军制建常备军。额定3000名,分驻前、后藏各1000,江孜、定日各500,由达赖

  • 於越

    见“于越”(58页)。

  • 八关

    明廷在滇西沿边所筑八关隘的总称。16世纪至17世纪,缅甸王朝常侵扰滇西边境地区,屡为明军所阻,为防御其东侵,万历二十二年(1594),云南巡抚陈用宾在“三宣”(陇川、南甸、干崖三宣抚司)沿边修筑八关。

  •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

  • 克锡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俄惹

    藏语音译,又称“呷札”,意为“守青苗”。解放前西藏昌都地区农奴阶层中的一个等级,指为领主耕种自营地的农奴,与西藏其它地区的“堆穷”(小户)近似。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寺庙或贵族给予一小块“俄惹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