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晃豁坛

晃豁坛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晃合丹、晃忽坛、晃兀摊、黄忽答等。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之子晃豁坛后裔组成。原由察剌合、蒙力克(明里)父子率领依附蒙古孛儿只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去世,孛儿只斤衰落后,投靠札只刺部。“十三翼之战”后,蒙力克复率部众投靠铁木真(成吉思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该部被划分为3个千户,分别由蒙力克,其子脱栾以及速亦客秃任千户那颜,统领晃豁坛人众。蒙力克子阔阔出为巫师,号称“帖卜腾格里”,倡议铁木真采用“成吉思汗”尊号,享有特殊地位。后因欲扩充自身势力,阴与成吉思汗抗衡,对成吉思汗家形成威胁,被杀,势衰,部众逐渐并入蒙古。

猜你喜欢

  • 西双版纳

    傣语音译, “西双”意为十二,“版”即千,“纳”为田,直译“十二千田”。云南省地名。原名“勐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傣族主要聚居地。明隆庆四年(1570),傣族最大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刀应勐将其辖区划

  • 莱夷

    古族名。先秦东夷之一。《尚书·禹贡》在海岱青州下有,“莱夷作牧,厥篚丝”。《史记·夏本纪》有类似记载,表明莱夷居青州即今山东半岛地区。以畜牧、养蚕缫丝为业。妇女的尊贵地位还未完全丧失,

  • 脱脱忽

    明代哈密※哈剌灰首领。武勇善战。曾被土鲁番速檀阿黑麻所俘。弘治七年(1494),从土鲁番归。初为哈密卫都督奄克孛剌向明廷推举7人之1,当另6人受封时,其尚在土鲁番。待归来后,明廷补命其为指挥同知,与拜

  • 库伦

    即“古列延”(440页)。

  • 噶尔弼平定西藏碑记

    刻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定西将军噶尔弼撰文并书。刻于拉萨布达拉东山崖上。碑末由噶尔弼及议政大臣伍格、云南鹤丽镇总兵官赵坤、四川永安协副将岳钟琪共同署名。碑文记述噶尔弼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 八邻

    即“巴阿邻”(409页)。

  • 郎君行记残石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刻石。石刻上圆下方,现仅存右上角,不及全碑四分之一。所刻内容与唐乾陵无字碑上所刻《※郎君行记》相同,额题残存“大金皇弟都统经略”8字,大都磨平,仅“大”、“都”2字隐约可辨。碑文

  • 富宁安

    ?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侍卫任参领,兼管火器营。后官都统。四十六年(17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仓场侍郎。任内,请于大通桥复设满汉

  • 叠溪唐代石刻造像

    在今四川茂县城北40公里处岷江东岸较场乡(原名叠溪)。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巨石孤峰名点将台。峰上有唐贞观四年(630)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

  • 契苾哥伦

    见“契苾歌楞”(15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