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永北起义

永北起义

①清代云南傈僳族农民抗清斗争。道光元年(1821)正月初,云南永北直隶厅(治今永胜)公母寨傈僳族农民,为反抗境内白族高氏等封建土司的不断抽租夺佃、苛派及汉族地主、商人的大量兼并土地和高利贷剥削,以唐贵、傅添贵为首举行武装起义。义军攻击各寨地主及土司住地,将所获土地及财物分给当地傈僳、汉、彝、回等族群众。各族纷起响应,拥众万余人,攻占永北、大姚等地,并建立农民政权,公推唐贵为“地王”。由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官军分路镇压,加之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同年三月,大姚义军失败。不久,唐贵及傅添贵亦相继牺牲。九月,起义失败。事后,清廷鉴于民愤甚大,被迫在政治、经济上采取若干缓和措施,赎回傈僳等族佃耕的土地,减轻一些土司的苛派勒索,并惩治一批贪暴官吏。 ②清末永北傈僳族抗清斗争。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由于永北直隶厅同知姜瑞鸿及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无度,鱼洞坡傈僳族群众在丁洪贵、谷老四、阿路子领导下,再次掀起反清反土司斗争。永北、盐源、会理等地傈僳、彝、苗、回、普米、纳西等族农民纷纷加入义军,旬日之间,聚众数千,杀死土知州高履坤全家,焚毁土司衙署。不久,遭云贵总督王文绍军镇压,丁洪贵、谷老四先后牺牲。阿路子在东山九地扩大队伍继续与官军战斗,清廷加派重兵“会剿”。五月中旬,阿路子被俘牺牲,起义失败。事后,同知“姜瑞鸿以贪婪无厌,激变边民,贻害地方”罪被革职。高履坤全家被起义军所杀,“后继无人”,高氏家族在当地的封建世袭统治自此也告崩溃。

猜你喜欢

  • 志锐

    ? —1911清末将领。满洲正红旗人。姓他塔拉氏。字公颖、伯愚,号廓轩、迂庵、穷塞主。陕甘总督裕泰孙,四川绥定知府长敬子。世居扎库木。幼颖异。光绪六年(188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数上书言事。累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

    1704—1765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台吉努格之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坐床。五十年、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先后赴

  • 右江农民运动

    壮族领袖韦拔群领导的早期农民革命运动。1922年至1923年,韦拔群(1894—1932)曾在广西东兰县发动农民运动,清算土豪劣绅。1925年,他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来后,先后在东兰创办了三届农

  • 达诺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依管辖百姓多少,分“日用不聋”(大头人)、“十格日尼”(二头人)、“瓢约”(小头人)。彼此无隶属关系,均隶於土司,其升降取决于土司是

  • 油贷

    解放前侗族地区流行的一种高利贷形式。又叫“放新贷”。每当油桐或油茶快成熟时,经营油桐、油茶林的农民为度过夏荒,向地主或商人借钱,秋后以低价油偿还。此种油贷一般以年计息,低者为30%,高者达70%。因此

  • 跑短脚

    指旧时保安族的一种小本行商活动。多由青壮年为之。农闲时,从河州、循化或隆务镇集市等地,购得一些面粉、红枣、盐、茶、烟、糖、布疋、碱、大蒜、核桃、辣椒、农具、刀子等生产和生活日用品,或肩挑,或畜驮,运至

  • 撑犁孤涂单于

    ※“单于”的全称(1521页)。

  • 哀乞盖

    蒙文史籍作“额齐格喇嘛”,见“阿兴喇嘛”(1222页)。

  • 车鼻可汗

    见“阿史那斛勃”(1233页)。

  • 征南录

    即《孙威敏征南录》(9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