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不华

泰不华

1304—1352

元朝大臣、史学家、诗人。字兼善,号白野。初名达普化(又作达溥化、达不华),元文宗赐今名。祖籍波斯(今伊朗)人。蒙古军西征时来华,世居白野山。因父宦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遂居其地。幼好读书、善篆隶、通文史。集贤待制周仁荣养而教之,遂有成。仁宗延祐七年(1320),获江浙乡试第一。英宗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历任集贤院修撰、秘书监著作郎、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曾劾罢御史大夫脱欢,谏阻加封异姓大臣伯颜、撒敦为一字王。后又出佥河南、淮西廉访司事,转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所至,体察民情,惩治贪宫污吏。至正元年(1341),授绍兴路总管,革吏弊,均赋役。三年,召入史馆,予修宋、辽、金三史书成,授秘书卿,晋礼部尚书。蒹会同馆事。九年(1349),受命察实台州方国珍举兵事,并上招捕之策。继迁江东道廉访使,改翰林侍读学士。十一年(1351),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分兵温州,与孛罗帖木儿夹攻方国珍。继迁台州路达鲁花赤。翌年与方国珍海战而亡。追封魏国公,谥忠介。工诗,著有《顾北集》行世,已佚,仅存24首于《元诗选》中。尝重类《复古编》10卷,据经史考证讹伪。

猜你喜欢

  • 史兴语

    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史兴”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流域及其下游冲天河一带,与普米、纳西、彝族杂居。使用人口2千左右。内部较一致,无方

  • 盛京旗地

    清代沈阳地区内由旗人占有、耕种的地亩。天命十年(1625),后金汗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嗣以尊称天眷盛京,清廷定都北京后以作留都。盛京旗地,分布于兴京、辽阳、开原、熊岳、凤凰城、复州、锦州、岫岩、广宁、义

  • 光哨车

    民国初期撒拉族交通工具。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系由外地引进的一种畜力木车(亦称大轮木车)。车排、车辕、车轴、车轮均用硬质木料制成。车轮直径1.5米左右,车排狭长,可装货300—40

  • 舒通额

    ?—1864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额苏里氏,隶齐齐哈尔旗。世居嫩江齐齐哈尔屯。咸丰三年(1853),以领催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旋授花翎协领,加副都统衔,赐号图萨台巴图鲁。九年(1859),在天津任僧

  • 上方夷

    云南古族名。晋人常璩著《华阳国志》载:“云南郡……有熊仓山……有上方、下方夷”。云南郡始设于蜀汉,辖滇西北地区,治云南县(今祥云县云南驿)。熊仓山,自唐以后称点苍山(简称苍山),在今大理市西,洱海西方

  • 明朗

    见“尼泼”(603页)。

  • 蒲犁

    西域古国名。王治蒲犁谷(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650,口5000,兵2000。国王之下设侯、都尉各一人辅政。居民从事游牧,且寄田莎车。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

  • 冷面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其原料“用荞麦面、沈菁菹、菘菹和猪肉”。菁菹,即腌的韭菜花;菘菹,指腌的青菜、白菜或黄芽菜。今调料种类略有增加,不仅有猪肉、白菜,还

  • 大怀忠

    金朝官员。渤海国王室后裔。海陵王(1149—1161年在位)时,历官左副点检、点检。正隆四年(1159),充吊祭使,赴宋吊韦氏哀。六年,以海陵王与嫡母徒单太后有隙,疑太后与枢密使仆散师恭共语,有异图,

  • 赵安

    ?—1444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仲盘(又作仲磐)。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从兄赵琦罪株连,被谪戍甘州(今甘肃张掖西北)。三十年(1397)调宁羌卫。永乐元年(1403),赴京师贡马,受嘉奖,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