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扎喇卫征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亦作巴扎尔,汉文史籍作克登威正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第六子。领鄂尔多斯左翼浩齐特克里野斯,驻牧于榆林以东孤山边外。其子庄秃赖是万历(1573—1620)时活动于明朝陕、甘、宁、青等西北边境的著名领主。
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亦作巴扎尔,汉文史籍作克登威正台吉。孛儿只斤氏。※吉囊第六子。领鄂尔多斯左翼浩齐特克里野斯,驻牧于榆林以东孤山边外。其子庄秃赖是万历(1573—1620)时活动于明朝陕、甘、宁、青等西北边境的著名领主。
523—586北周、隋朝大臣。字仲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周许国公※宇文贵之子。史称其幼敏慧,善骑射。曾从周齐王宇文宪征突厥,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后与韦孝宽共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
地名。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亦称土默川)。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五代时期又称哈罗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其前后史地沿革、民族居迁详“丰州滩”(198页)。
约1244—1278元代著名雕塑、建筑工艺师。尼波罗(今尼泊尔)人。擅长绘画、雕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世祖命帝师八思巴于吐蕃建黄金塔,被征召至吐蕃受委监其役,周年塔成,遂从帝师受戒,剃度
两晋时陇西鲜卑之一支。原居于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乌树山。西晋末至十六国初,为乞伏鲜卑首领乞伏利那击败后兼并。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伊玛齐”。蒙古语“亦马阿”意为“山羊”, “赤”意为“司事者”。《元史语解》释为“司山羊人”,即皇室、诸王属下牧山羊者及掌管山羊群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位
清代回族著名画家。字伯蕴,号七芗。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先世为西域人,寿春镇总兵光宗孙。嘉庆、道光时(1796—1850),以人物画负盛名。兼工书法,善诗词。其仕女画,生动逼真,色彩鲜艳雅致。花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
烧当羌首领。※滇吾九世孙。东汉后期,率种人归汉,被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其后裔于十六国时期建后秦。
蒙古部名。一称青海厄鲁特。清代青海和硕特、土尔扈特、绰罗斯、辉特4部总称。4部分牧而处,共28札萨克。其中和硕特部人最多,有21札萨克,土尔扈特部4札萨克,绰罗斯2札萨克,辉特部1札萨克。初不设盟,无
藏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部分居民的自称。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河上游及桑河下游。约700多人(1976)。讲自己的土话,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僜人格曼话大致相同。按村落聚居,内部通婚。疾病丧葬时皆杀牲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