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石牌制

石牌制

过去广西大瑶山和贵州部分瑶族地区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根据参加村落的不同范围分总石牌、大石牌和小石牌,可以包括瑶族不同支系的村民,还可吸收散居当地的汉人参加。石牌头人不由选举产生,由四五个群众公认的自然领袖组成,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条款,作为共同遵守的石牌公约草案。条文内容主要是保护生产,调处内部纠纷,防止山外歹徒滋扰,维护社会秩序等等。经全体成员商讨通过后,有的把公约镌刻在石板上或用木板书写,竖在原来开会的地方,有的仅用纸写下,发给参与开会的村庄张贴或收藏。有的在通过石牌条文时,要杀鸡饮血酒,以示决心遵守,认为“石牌大过天”。各个石牌有不同名称,石牌之间既有联合,又各有独立性,互不干涉,各行其事。石牌头人原属社会公仆,不享有任何特权,谁失去村民的信赖,就不能再当头人。随着瑶族社会阶级分化,少数头人成了地主,利用石牌职权,突出维护私有制和等级差别,有的大石牌头人还与官府勾结,凌驾于小石牌之上,压迫和剥削广大瑶民。

猜你喜欢

  • 镇西厅

    见“八儿思阔”(26页)。

  • 婆鲁屋拉

    见“艾拉汗”(436页)。

  • 花婆

    壮族民间信仰的神祗。亦称“圣母”。流行于广西西北部。旧时,家家户户均设置“敬祀花婆先师之神位”。相传乃古时洗氏夫人死后所成之神。每年二月初二(相传系花婆诞辰)为专祀节日。通常于是日向花婆请愿,到河边架

  • 那拉萨拉

    地名。蒙古语,即日月山。位于青海蒙古辉特南旗境内。地当交通孔道,为西宁进入西藏必经之地。雍正二年(1724),被定为青海蒙古与内地商民交易场所。每年二、八月开市。后因岳钟琪请求,移互市于丹噶尔城(今青

  • 依罗

    晋代夫余国王。前王※依虑之子。晋太康六年(285),夫余为鲜卑慕容廆所破,父自杀,遂走保北沃沮(故地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及知晋武帝下诏将扶夫余遗裔复国,于翌年遣使至护东夷校尉何龛处,求助还旧国。龛

  • 哈拉

    满语音译。女真、满洲人指姓氏。清《吉林外记》:“三姓,又名依兰哈拉。国语依兰,三;哈拉,姓也”。满洲瓜尔佳、富察、佟佳等姓氏,是谓哈拉。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之母,姓喜塔拉,为都督阿古之女,追封为“宣皇后

  • 焉耆府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喀喇沙尔直隶厅改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辖新平(今尉犁)、轮台、婼羌(今若羌)3县。管领村庄130处、28驿站、8卡伦及南路旧土尔扈特、珠勒都斯中路和硕

  • 祐世隆

    844—877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又作世隆、酋龙。乌蛮,蒙氏。晟丰祐之子。大中十三年(859),父卒,袭王位。因其名“世”犯讳李世民,“隆”犯讳李隆基,又不堪安南经略使李琢对夷人之苛剥,与唐失和,遂自

  • 耶律罨古只

    见“罨古只”(2360页)。

  • 银州

    州名。北周保定三年(563)置。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隋废,唐贞观二年(628)复置,曾改银川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占领。崇宁五年(1106)宋改银川城,后复归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