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福康安

福康安

1755—1796

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字瑶林。大学士傅恒之子,清高宗孝贤皇后之侄。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三等侍卫擢头等。后授户部右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三十八年(1773),从定西将军阿桂征大小金川土司叛乱,赐号“嘉勇巴图鲁”。四十一年(1776)起,历任吉林、盛京将军,云贵、四川和甘陕总督,工部、兵部、户部和吏部尚书。四十九年(1784),同阿桂镇压甘肃苏四十三、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起义,残酷捕杀义军将士和新教教徒。五十二年(1787),任主帅,同海兰察率兵从鹿港登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翌年于老衢街俘获林爽文。后调闽浙,改两广总督。五十五年(1790),率安南国王阮光平朝京师。五十七年,复任主帅,偕参领海兰察等抗击入侵后藏之廓尔喀。五十八年(1793),与班禅七世、达赖八世等人妥议《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由清政府颁布。后调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六十年,镇压以石柳邓为首的湘黔农民起义,杀害义军领导人吴八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封贝子。嘉庆元年(1796),卒于军。追封郡于衔,谥文襄。一生领兵奢侈,糜费军饷,死后屡遭嘉庆帝斥责。

猜你喜欢

  • 蒙文指要

    书名。清蒙古学者赛尚阿编纂。共四册。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印。第一、二册,为满蒙汉对译词典,称“蒙文晰义”;第三册称“蒙文法程”,即语法正字法;第四册包括“更定便览讹字”、“续编讹字”、“便览遗字

  • 九姓乌古斯

    见“九姓回纥”(36页)。

  • 金简

    ?—1794清朝大臣。满州正黄旗人。朝鲜族。金氏。武备院卿三保子。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1736—1795)中,授内务府笔帖式,累迁奉宸院卿,赐姓金佳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监

  • 术里者

    见“萧仲恭”(1993页)。

  • 曾活动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额河下游及察隅河上游的一支古老居民。擅农事和射猎。讲自己的土语。约在19世纪上半叶,其首领司那热布颠率众与藏族发生激战,终因失败而迁走他地。至今当地还有据称是烔人留下的梯田、

  • 特楞古特

    部落名。又译特凌古特、捷连乌特。俄国人又称之为“白喀尔木克”、“山区喀尔木克”。成吉思汗时期依附蒙古。后海都叛元,为所辖。明代隶瓦刺。清代前期从属准噶尔部。主要驻牧于叶尼塞河上游至鄂毕河上游的阿尔泰山

  • 哈刺䚟

    1237—1307元朝将领。又译哈刺带、哈刺歹、合刺带。哈刺鲁氏。管军万户八合之子。初随军攻宋汉水重镇襄阳、樊城,以水军镇抚从丞相伯颜南下。至元十二年(1275),随阿术攻宋,战焦山。与招讨王世强统水

  • 颇里八部

    见“婆离八部”(2128页)。

  • 古里甲石伦

    ?—1232金将领。隆安(今吉林农安县)人。女真族。古里甲氏。以武举登第。骁勇善战,每被任用。贞祐二年(1214),累迁副提控、太原府判官。次年,迁同知太原府事。四年、迁河东宣抚使。因奏劾宣抚使乌古论

  • 朝克图台吉

    1580—1637明末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和诗人。亦称却图汗、图蒙肯朝克图鸿台吉、楚琥尔朝克图、青海楚琥尔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曾孙。初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受佛戒,并在外喀尔喀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