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罗藏贝丹旦丕仲美

1891—1956

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六世(一作七世)。又译罗藏巴丹丹丕钟麦,简译贝丹旦丕仲美,或作雳迎叶锡道尔济。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亦称第十九世。一说蒙古族,一说藏族。生于青海互助县南门峡乡却藏滩,父为台吉噶尔玛林沁,母名苏木济特。光绪二十五年(1899),奉诏入京,晋见光绪帝于内廷,深蒙恩礼,颁赐金印。二十六年,敕授札萨克达喇嘛,驻京任职,加赠前辈各项荣典。二十七年,赴五台山修习经典,旋至多伦诺尔(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避暑。因病,延至三十年(1904)秋始返京,驻嵩祝寺。因京城副札萨克达喇嘛敏珠尔呼图克图圆寂,奉钦命兼署副札萨克达喇嘛职,并管理多伦诺尔之汇宗、善因2寺,京师之嵩祝、法渊、知珠、法海4寺,西宁之佑宁、广济2寺,五台山之镇海、普乐等寺,赐“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印及敕书一道。1912年,自五台山抵京,赞助共和,劝导内蒙古各旗归附民国政府,被大总统加封为“宏济光明大国师”,加封其父为辅国公,母为公夫人。1914年,在原有名号上加封“昭因阐化”四字。1919年,给予“导持黄教”匾额,奉命劝导外蒙古取消独立,归附中华民国。1921年,遣使至南京进见新成立的民国政府,被任命为蒙藏委员会委员。1929年,准设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经多年请求,于1930年获民国政府允准,给黄教喇嘛月发3千元口粮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于次年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上,被推举为名誉主席,亲临会议发表蒙语演说。同年,被行政院任命为“蒙旗宣化使”,至北平成立“宣化使署”,直隶于行政院,定期赴蒙古工作。1933年,在五台山设行台秘书室,驻锡该处。1934年,先后至包头、杭锦旗、绥远、察哈尔、锡林郭勒等地讲经并宣传民国政府的对蒙政策。同年经北平赴五台山。后任民国政府委员。1949年移居台湾。1956年在台湾去世。

猜你喜欢

  • 李源发

    ?—1850清道光朝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人。瑶族。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参与新宁瑶民首领雷再浩起义,为雷再浩得力部将。雷再浩失败牺牲后,在新宁聚集残部,重振反清力量。二十九年(1849)

  • 恰喀拉

    见“恰克拉”(1725页)。

  • 白尼

    白族的自称,参见“白族”(596页)。

  • 纳窝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管轿官,领导轿夫,调配使用。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小二十田级”,领有薪俸谷230挑(每挑约合50斤)。

  • 振武军

    ①军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设振武军节度使,军政合一,镇守该地并防御※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唐亡,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契丹族占据。

  • 甫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之甫门河卫作佛尔们或佛称们河卫。

  • 元修

    510—535北魏皇帝。532—535年在位。字孝则。鲜卑元氏(拓跋氏)。高祖※元宏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史称其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阳县开国公,拜通直散骑侍郎,转中书侍郎。建义(528)初,授

  • 休屠王

    ?—前121?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休屠(屠各胡)人。领休屠部驻牧汉武威等西北边郡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与昆邪王(浑邪王)等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丧师数万,匈奴“祭天金人”亦为汉军所获。惧

  • 温特合

    一种圆锥形的临时住所。赫哲语音译。亦作“温吐库”。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旧时冬季外出狩猎人少时搭盖的住所。形同※撮罗昂库,但较小,搭法与覆盖物也不同。有的以若干根高7尺多、直径6

  • 甘肃新通志

    甘肃省方志。(清)升先修,安维峻编撰。100卷。光绪三十四年(1908)成书。在《甘肃通志稿》的基础上删节增补,吸收雍正(1723—1735)以后新资料,重新编纂。分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