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花寺门宦

花寺门宦

中国伊斯兰教虎夫耶的分支门宦之一。又称“华寺派”、“花寺派”。因其所建清真寺砖刻木雕,玲珑巧绝、漆彩粉染、图案艳丽、故名为“花寺”。该派遂称“花寺门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哲赫林耶(时称“新教)发生教争,该派曾被称作“老教”。创始人为※马来迟。该派在青海循化、甘肃临夏、河湟地区传播,影响达云南、河南、陕西渭南等地。主张教乘与道乘并重,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遵循“闹中静”的办法进行道乘修持。诵念“迪克尔”(赞词),以“低念”为贵。除遵从《古兰经》、《圣训》经典外,又重《冥沙勒》、《卯路提》及80本“克塔布”等经典。乾隆四十年(1775)前后,与哲赫林耶教派发生教争,清朝采取“扶老(花寺)抑新(哲派)”政策,使花寺得再迅速发展。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派与哲赫林耶派联合反清,惨遭屠杀,遂一蹶不振,渐趋衰败。民国初年一度复兴,后由于伊赫瓦尼(新兴派)之传播,不少人转归伊赫瓦尼,该门宦又衰。

猜你喜欢

  • 阿史那施

    ?—744唐代突厥贵族。领拔悉密部。唐天宝元年(742,一说系其事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乘后突厥汗国内乱,联回纥、葛逻禄攻杀骨咄禄叶护,自立为贺腊毗伽可汗,又作颉跌利施可汗,以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与葛逻

  • 交州异物志

    古籍名。亦作《交趾异物志》、《南裔异物志》。1卷。东汉议郎杨孚撰。主要记述岭南地区各种特有的动、植物的形状、习性和矿物资源等等。原书已佚,但后世多有收辑,对研究古代岭南风物颇有价值。

  • 法一丹大

    官名。满语音译,“法一丹”,亦作“法一旦”,意为“仪仗”或“队列”。加汉满语“衙门”,为“法一丹尼衙门”,即清代“銮仪卫”。加满语“尼雅尔玛”(原义为“人”),为“法一丹尼雅尔玛”,即銮仪卫中“校尉”

  • 耶律行平

    见“耶律资忠”(1319页)。

  • 称海屯田总管府

    见“称海宣慰司”(1882页)。

  • 仆瓦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仆拉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元江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

  • 吴瑾

    ?—1461明朝将领。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孙,※吴克忠子。正统十四年(1449),与父及叔吴克勤奉调从明英宗征瓦剌。英宗撤离宣府时,与父叔奉命殿后,同瓦剌追兵血战,父叔皆阵亡,本人被俘。不久

  • 盐引

    金、元时期取售盐的凭证。元代、盐实行专卖,商人向盐运司纳钱钞,换取盐引,凭引至盐场取盐,贩运各地。太宗二年(1230),行盐法,每引盐400斤,价银10两。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中统钞9贯。至

  • 文书入递规定

    元代急递铺递送公文的规定。初无定制,中统三年(1262)规定:唯省发下的文书及总管府、总管军官直接申报省里的文书方可发急递铺,其余文书不得经申急递铺入递。后来急递公文逐渐增多,范围日益扩大,为了控制入

  • 段眷

    即“段就六眷”(17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