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丹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一年至无机缘参与考选之故。西清《黑龙江外记》释西丹为“旗下未入伍者”。咸丰间黑龙江将军***钦曾奏请“将江左屯居各户闲散西丹,择其年力精壮、心地明白者,每十家立户长一名。”平时将其组织起来,以习武艺,实即预备兵。清后期,因沙俄入侵,东南和西北战事频仍,曾多次征调东北西丹为兵,俗称西丹兵。
满语音译。清代东北地区八旗内未经挑甲考试的幼丁。“幼丁”习惯语,不限于年幼,成壮者亦称之。它与挑甲落选的※余丁有异,亦与支领钱粮的※养育兵不同。非谓西丹不图进身军伍,实因其人数众多而八旗兵额有限,年复一年至无机缘参与考选之故。西清《黑龙江外记》释西丹为“旗下未入伍者”。咸丰间黑龙江将军***钦曾奏请“将江左屯居各户闲散西丹,择其年力精壮、心地明白者,每十家立户长一名。”平时将其组织起来,以习武艺,实即预备兵。清后期,因沙俄入侵,东南和西北战事频仍,曾多次征调东北西丹为兵,俗称西丹兵。
藏语音译,意为“办事员”。原西藏地方政府五品僧俗官职名。西藏小世家子弟,在仔康附设机构受训后,初任政府职务时,照例先任此职。经一定时期习练和考核后,也能调任小※宗本(“宗”相当于内地县,“宗本”为县级
见“好屯卫”(937页)。
①金封爵。大国一字王号。明昌二年(1191),完颜永成进封。天兴中(1232—1234),淄州人国安用据邳(今江苏邳县西南),遣使招服,特封安用为兖王。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
参见“三教理”(50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铁乖温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字紫来。道光十六年(1836),任协领。二十四年(1844),迁福州副都统。咸丰四年(1854),任西宁办事大臣。六年,升福州将军,九年(1859),调成都将军。著
?—1716清代新疆哈密伯克。维吾尔族。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奉父命率兵300擒准噶尔部噶尔丹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于巴里坤,献于清。以功获赏。翌年,噶尔丹死,其侄丹济拉携噶尔
见“萧绰”(1990页)。
①西域古族名。一作月支。周秦至汉初,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其族属,《魏略·西戎传》称其为羌,《旧唐书》谓其为戎。学术界则众说纷纭:有突厥说、雅利安人说、伊朗族说等。王国维认为《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
东汉南郡巫县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巫县(今四川巫山东)人。巫蛮。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因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屯聚起兵。十四年,和帝遣使者督荆州诸郡兵万余人镇压,义军依凭阻隘,与汉军相持,久攻不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