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京

西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定都洛阳,因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西汉都城,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长安为西京。隋、唐(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至上元元年即760年一度改称中京,以凤翔曾为两京失陷时唐肃宗驻地,升凤翔为府,建号西京)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我国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模仿中原王朝或有东京、西京之置,或有五京之设。 ①渤海王国五京之一。大钦茂为王时(737—793)设。地本高句丽中心地区,在渤海国境西南,因名。故址大多认为在今吉林浑江市临江镇,一说在临江镇西南鸭绿江旁葫芦套村对岸的长城里。所设地方行政机构曰鸭渌府。渤海国亡后废。②※南诏国寻阁劝为王时(808—809),以拓东城(在今云南昆明市旧城南门外)为东京,以王城阳苴咩城(在今云南大理县)在其西,称西京。世隆称帝(公元859年)后,改称中都。 ③沙陀族李存勖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灭后梁称帝于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市),遂以其称帝前的晋王旧都太原府(治今山西太原市)为西京,魏州为东京,镇州(今河北正定县)为北都。同年十一月,废镇州北都之称,仍称镇州;太原府废西京之称,称北都;复唐旧制,以永平军(治今陕西西安市)为西都(西京)。 ④沙陀族石敬瑭,依靠契丹贵族于后唐清泰三年(936)灭后唐,建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于天福三年自东都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迁都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以方位遂称开封府为东京,废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西京之称,以河南府为西京,其名历经后汉、后周至北宋不改。 ⑤契丹国五京之一。辽重熙十三年(1044)置。在此之前,辽已有上京、东京、南京、中京之设,是年,辽兴宗以云州大同府治所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升为西京,辽五京之制方备。其地在北魏时一度(398—494)为都城,辽时为西部重镇,非亲王不得主之,故升为西京。辽西京道治所设此。城方圆20里,门4。 ⑥金五京之一。金承辽旧,仍以辽西京为西京。天会三年(1125),金太宗在此建金太祖原庙。大定五年(1165),金世宗在此建宫室。金西京路治所亦设此,先后于此置西京路兵马都部署司、西京路都总管府和留守司。所设地方行政机构仍曰大同府。金亡,元初仍称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单称大同,相沿至今。现存辽清宁八年(1062)所建上、下华严寺,该寺打破一般佛寺坐北朝南惯例,坐西向东,体现了草原民族屋门皆向东,“如车帐之法”的特点,1961年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猜你喜欢

  • 具伏弗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 包衣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包衣”意为“家内(或府内)的”,“昂邦”又作“按班”或“谙班”,意为“大臣”等。即清代内务府总管大臣。原属三品衙门,其设无定员,概由皇帝特旨简任。乾隆十四年(1749),改定为正二品

  • 也儿的石河

    见“多罗斯水”(852页)。

  • 伯颜子中

    1327—1379元末明初诗人、教育家。字子中。江西进贤人。回回人。先世西域人,为簪缨显贵之家。祖父官江西,遂定居。幼年,师事江西学者夏溥、毛元庆等研习儒学,喜谈兵书,热衷仕途;五举不第,于泰定元年(

  • 裸蛮

    又称裸形蛮,封建统治者对部分景颇族先民的侮辱性称呼。唐时散居于祈鲜山(今伊洛瓦底江西岸的甘高山)以西。作栏舍而居,以采猎为生,取木皮以敝体。无君长。当时尚处于原始社会。

  • 辖戛司

    见“辖戛斯”(2445页)。

  • 哈密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年(1884)置。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城。分35区。辖有14大庄、14驿站。归镇迪道管辖。副将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有汉、维吾尔、回等诸族,农、牧兼有。盛产哈密瓜。

  • 铢娄渠堂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呼韩邪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贤王。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为郅支单于所败,为求汉助以自救,遣其入侍汉朝,为汉匈和好作出贡献。

  • 克兔哈屯

    见“三娘子”(50页)。

  • 敕连可汗

    即“吴提”(10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