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延出钟根
见“三娘子”(50页)。
见“三娘子”(50页)。
傈僳语音译,意为“生产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社会青年男女在春季生产劳动中产生爱情,至秋季,种下的庄稼熟了,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
元末将领。蒙古族。太尉月阔察儿子。初任宿卫、尚乘寺提点、宣政院参议。至正十二年(1352),随丞相脱脱南下镇压徐州芝麻李起义军,献策以巨石炮攻城,以功授同知中政院事。从父战淮西,援安丰,攻濠州;征淮东
古籍名。亦作《交趾异物志》、《南裔异物志》。1卷。东汉议郎杨孚撰。主要记述岭南地区各种特有的动、植物的形状、习性和矿物资源等等。原书已佚,但后世多有收辑,对研究古代岭南风物颇有价值。
又作西番。我国历史上西北地区诸少数民族概称。自北魏以来,称※党项、※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为西蕃;称※西域及中亚各国为西蕃;近代称西方诸国为西蕃。
1894—1942又作果基·小叶丹。彝族。四川冕宁县黑彝果基家萨特支头人。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大凉山冕宁县彝族地区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建立友好关系,赴余家海子面见中共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三卫,满洲源流考》作斐森卫。永乐三年(1405,一作四年)八月,古儿伐里女真首领买罕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以买罕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下游左岸普
见“达崩”(724页)。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一说为州附郭县),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之额穆。辽灭渤海后,其民似先被迁居今辽宁辽阳市西北,辽圣宗统和三年(985,一作四年),再迁至辽西,置灵山县
明代藏传佛教噶当派僧人、学者。藏族。山南泽当人。通晓佛教史,明正德七年(1512),撰写了一部关于噶当派弘传历史著作,书名《大业噶当教史》,全称《噶当传记噶当佛教史明释》,全书417页,以木刻本传世,
1914—1962蒙古族画家。内蒙古察哈尔盟正白旗人。自幼聪慧,喜在地上作画,描绘山水、花木、马牛形象。后进哈敦胡召庙,拜阿日布金巴桑宝为师,复从修缮庙殿的蒙汉艺人学镌刻雕塑技艺。临摹殿堂内千姿百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