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牛会

赛牛会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传统活动。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大、小兴安岭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森林繁茂,盛产牛羊,自古为游牧、狩猎民族的栖息地。明代为蒙古族和女真各部的居牧区。据《明实录》载,景泰二年(1451),瓦剌首领也先“在黑松林造牛车三千余辆”,黑松林在呼兰河上游,可见该地区产牛之多。呼伦贝尔的赛牛会起源已不可考,但它如同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一样,在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每当丰产之年,一般在仲秋八月,草原上的各族牧民便在约定的时间,赶着精选出来的牛到指定的地点,参加赛牛大会,分别比赛角逐和挽力。参赛者牵牛入场,经过较量、比赛,获胜者载誉而归。近十几年来,已恢复了这一传统活动,除了比角力之外,还比赛牛的膘情、毛色、品种或产奶量。这一活动有利于交流生产经验、改良品种,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 四月会

    见“奥米那楞”(2253页)。

  • 翁正罗巴

    九世班禅之师。藏族。详见“热苏的拉”(1857页)。

  • 达麻里别古部

    见“达密里部”(734页)。

  •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

  • 女真大字

    见“女真文”(145页)。

  • 教师

    元代佛教僧人称号。《元史·世祖纪七》载,至元十六年(1279)帝师亦怜真卒,敕诸国教师、禅师108人于大都(今北京)万安寺设备圆戒。另礼部所属云和署、安和署、常知署、天乐署亦各设教师2人。

  • 冯弘

    ?—438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字文通。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开国主冯跋弟。太平元年(409),跋立,受封侍中、征东大将军、尚书右仆射、汲郡公。次年,领兵平定从兄广川公冯万泥及其侄上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书名。南宋李心传(1166—1243)撰。200卷。记宋高宗一朝史事,一名《高宗要录》。心传,隆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字微之。30岁参加贡举落第,自是闭户读书,成为“有史才,通故实”的学者。后经推荐

  • 纳尔吉河卫

    见“纳剌吉河卫”(1274页)。

  • 天可汗

    唐代北方诸族对唐天子之尊称。始自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铁勒诸姓谒太宗于灵州,请置汉官。九月,诸部首领共上天可汗尊号。时北方诸族皆敬天,称天曰“腾格里”;其首领称“可汗”,故上